7月20日上午9时,文法学院“徐福故里”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对江苏省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的徐福祠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次实地考察的目的在于探究徐福故里,构建良好文化环境,使“徐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蒙蒙小雨中,连云港市本地考察代表新闻192陆兆康同学作为向导,同各位队员坐在驶向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的车内,倾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然而此时,在所有人脑内呈现的,却是汹涌澎湃的浪涛,舔舐着木船。一位方士正于船首负手而立,挺胸傲视,携三千童男童女、勇士百工,远渡东瀛。
车门打开,料峭而清新的空气将众人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徐福祠”三个大字,俨然印刻在眼前的汉白玉匾额之中。那古色古香的汉式门阙,外加砖瓦上覆盖着的绿色的苔,让人看不出破败,反倒是为它增添上了一份朴素厚重的历史感。
踏入门阙,进入院中。花卉草木林立于甬道两侧。后来经人介绍得知,其中有几株银杏、樱花和龙柏,乃是徐福祠修建落成时中日两国朋友共同手植的友谊之树。可见,“徐福文化”,成为了两个国家达成共识的一条文化纽带。
走尽甬道,这才算是正式地、直观地目睹了徐福祠的“真容”。正殿之中,设有一尊高三米许的徐福塑像,头戴高山帽,身着大袂禅衣,足着履。俨然坐在海边的巨石之上,左手紧握书简,右手支撑岩石,神情严肃,目光仿佛凝视万倾波涛,威严庄重,又不失文人的儒雅随和,引得游客驻足观赏。在陆兆康同学的引导下,队员们围绕正殿的廊柱,注视着柱上铭刻着的一幅长联。其上联为:“泛万顷惊涛,浮槎东渡经历十度寒暑 壮志终酬,纪南熊野有仙境”;下联为:“谱千秋史话,祠宇重开牵来两国情愫,英魂可慰,苏北赣榆是桃源”,这副长联中,既高度概括了徐福的生平,也指出了“徐福文化”对后世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四周墙壁上张挂的,则是来自日本地方使节赠送的关于徐福的历史遗址及现代祠庙的彩像,这更加证实了徐福事迹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的事实。
侧殿中,陈列展出的是当地出土的秦汉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带槽石斧和秦砖汉瓦,殿内还有徐福在日本足迹的大量照片。东西长廊中镶嵌有苏北罕见的花岗岩汉画像石、原始社会的石笋等,还收藏有石船锚和石药碾等出土文物。在碑廊之中,多见诸多石碑,多题“中国赣榆,徐福故里”,其落款有诸多中国文化届名士,也不乏有日邦国际友人。
时至正午,“徐福故里研究小队”的成员们完成了对徐福祠的实地考察。队员中文192苗博源同学感慨道:“作为中国古代的名人和‘出使’日本的使节,徐福足以流芳百世,其东渡精神也为中国对外进行和平交往提供了最早的典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0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