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守艺人带你来山东的济南,探讨一下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7个国家级,若干省级和市级。我们带你来了解一个国家级的非遗。
章丘芯子,这虽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的名气并不大。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颤轿的启迪而来。古代玩芯子多为驱魔避邪或祈雨,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娱乐的形式。扛芯子是受傀儡戏的启发,逐渐试制发展起来,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芯子在几代人的打磨之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它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章丘芯子的表演内容源于戏剧情节或场面及神话故事,因人物多少,造型,表演方式不同,分为“桌芯子”、“转芯子”、“单杠芯子”、“扛芯子”、“车芯子”等类型。“章丘芯子”的成年演员要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灵巧性,充分展示力量与灵巧的完美结合。转芯子”是章丘芯子艺术发展的高峰,由于表演者在芯子架上翻跟头,所以也叫“跟头芯子”。“转芯子”表演形式集乐、舞于一体,表演时舞随乐动,节奏与抬杆颤幅一致,抬杆者腰稍弓,腿稍弯,慢步轻摇,抖动抬杆上下颤动,小演员双手持彩绸等道具随颤动同舞,有的小演员还可以在架子上做倒立,翻跟头等惊险动作。传统芯子表演方式颇为独特,大人把竹架固定在腰间,装扮好后,只能看到一根竹竿从怀里伸上去,竹竿上镶着一枚铁片,一名五六岁的孩童站在上面,孩子被牢牢地捆在竿上,身着彩色戏服,随着大人的走动上下颤动,这是芯子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在前几年,我们这里结婚都会请一些艺术人来踩高跷,装扮和人员的配置差不多,章丘芯子的不同还是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小孩子永远是主体。并且芯子一般在元宵时节观看,我们在观看资料时,发现越来越少的人从事这个行业,这也是我们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对的现状,后继无人,收入较低,还有安全问题,现在的人家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所以会有这种现象。
芯子还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在广州番禺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首届民间飘色艺术展演”活动获奖。山东代表队表演的节目《王小赶脚》和《三打白骨精》获得此次展演的最高奖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展现了山东文化的特色精髓。2005年10月,章丘的“转芯子”在广东举办的中国飘色大赛中荣获“山花奖”。2008年6月,章丘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后,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2009年度首场比赛,章丘的选手孟彦在节目“家乡美”环节中重点展示“章丘芯子”。
在保护此项目时,章丘芯子被列为传统体育项目。2008年,章丘芯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二零一九年时,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一些文案保护包括章丘芯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66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