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保障,是社会安定的根基。为了提高山区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应急避险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2020年7月21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科技+”筑梦小队走进四川省乐山市吉星小学,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地震安全这三个方面为孩子们带去生动的生活安全科普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而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们自我防护、自我保护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之中,志愿者小何老师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询问同学们上学所采用的交通方式,并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介绍了交通安全中的行走安全、骑车安全和乘车安全,引导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交通安全。随后,何老师采用抢答的方式,鼓励小朋友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消防逃生小技巧,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总结了 “头脑要冷静、撤离要迅速、智闯浓烟区、冲出着火带、逃生向天台、做绳索自救、固守等救援、车火自救法”等八条逃生技巧。
四川是地震多发地区,那里的人们常常会遭受地震的安全威胁。志愿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带来了地震安全知识科普。在小何老师介绍完地震的成因、特点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曾遭遇过的地震经历,以及自己当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在我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地震,当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出门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马上就躲到房间的角落里了。”“我也记得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地震,老师们都让我们躲在桌子底下,用手抱着头。”随后,志愿者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介绍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真实情况和感人故事。望着屏幕上触目惊心的地震残骸图片,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可怕的后果,同时也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他们认真学习了在不同情景下采用不同的方式快速逃生的应急策略,以此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志愿者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念,带领同学们制作地震警报器。孩子们通过科学小制作进行实践学习,了解了地震报警器的原理,以及制作地震报警器的意义,启发孩子们用聪明才智对世界进行探索与思考。
本次安全科普微课堂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树立安全生活、安全发展的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科普微课和科学小制作,提升了孩子们在遇到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把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理念根植在学生心中。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李安然/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3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