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十五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七团三队小分队来到了安吉县,通过六天的实地走访调查,对余村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社会实践第一天,团队从杭州出发,乘坐高铁来到安吉县。在前往民宿的路上,通过和司机师傅的简单聊天,团队成员对安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紧接着,团队成员来到了安吉县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方便展开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在安吉县图书馆四楼,有一个地方特藏管,收录了有关安吉县发展的资料。在图书馆,团队成员了解到安吉县的发展经历了一次蜕变,从原来以损害自然环境换经济发展到现在的保护自然环境助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探究绿色生态经济在安吉的发展,团队成员决定前往余村,实地走访余村,了解余村的发展。
社会实践第二天和第三天,团队成员来到了余村。团队首先跟随导游了解了余村的现状,余村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紧接着,团队采访了观光的游客,了解游客眼中的余村。之后,团队又来到了村内的小店和民宿,对话其中的工作人员,得知了余村的经济转变。余村从采矿业转型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最终还原了绿水青山,以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村内经济发展。
余村未来的发展离不开“1+1+4”经济规划,“1+1+4”规划是指以余村为中心,联动周边山河村、马吉村、银坑村、横路村抱团发展、共建共享,打造“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地。团队成员决定前往其他四个村庄,探究村庄的经济发展以及“1+1+4”经济规划对各个相关村庄经济发展的作用。
社会实践第四天,团队成员来到了银坑村,对话了银坑村村书记邵水良。邵书记介绍了银坑村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银坑村从一个尘土飞扬的小乡村发展成为了景色优美游客众多美丽乡村。在“1+1+4”经济规划中,银坑村主要以“天下银坑”影视基地的发展为主,贡献合作资源。
社会实践第五天,团队成员来到了马吉村和横路村。在马吉村,团队对话了村委委员杨安炬。杨委员介绍,马吉村从前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企业较多。但近几年,竹制品加工厂逐渐减少,企业开始转型,村民们也开始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发展与“两山”发展理念相吻合的经济模式。马吉村的特色优势共享点是马吉村以颜色为区分的三块特色区。以红色为主题的北大门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橙色为主题的村西面,成立小工业区。以绿色为主题的村东面,契合“两山”理念,发展旅游业,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在横路村,团队走进了村内,进行实地调研。在“1+1+4”经济规划中,横路村致力于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打造休闲娱乐水上乐园。
社会实践第六天,团队成员来到最后一站山河村。山河村地处集镇中心,在“1+1+4”经济规划中,占据了1.5个。在山河村,团队成员对话了村书记邵林峰。邵书记简要介绍了山河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山河村最开始主要是办丝绸厂,八十年代左右村里办起了印刷厂;在九十年代,村里利用毛竹资源办起了竹器厂。在村里有了一些积累之后,因为山河村建了一些房子进行房屋出租。再过了五年到十年,村里办起了农贸市场。因此,村里目前的集体经济来源基本上就是房租、农贸市场的出租经营以及山上毛竹流转的一些收入。在“1+1+4”经济规划中,山河村主要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发展夜光经济,提供烧烤、小吃等,建设公园,供游客休闲。
通过六天的走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余村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不仅恢复了绿水青山,还提高了余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余村在自身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联动周边村庄,一定能够打造“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地。
7月23日经济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团队七团三队小分队报送消息
通讯员 小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6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