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增强青年守护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担当,7月22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以“古韵长流清净间,感悟封缄何阳魂”为主题赴河阳,认识和了解河阳剪纸,河阳剪纸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朱松喜老人回想起第一次握起剪刀的时候,是在遥远的童年,那时候母亲教会他如何剪纸,一张纸,一把剪,纸屑纷飞中将所思所想寄于纸上,一剪一人生,一纸一传奇。
即使纸上生花仍是一颗赤子心,但岁月却也在这名老人身上留下斑斑痕迹。老人在82岁那年切了左肺,去年的鞭炮炸伤和摔伤也使老人的听力受损,腿脚不便。可即便如此,他仍一如往昔地坚持着剪纸的道路,乐此不疲。老人的妻子谈起他剪纸,可以废寝忘食。谈起剪纸,老人的目光澄澈如少年时与剪纸的初次相遇,灿若孩童。
老人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得意之作。这副满堂红是老人最喜欢的一副剪纸,数十个人物与周围的景色和谐地融合,展示了老人不朽的技艺。这幅剪纸当时拿到了上海参赛,在寄去上海的时候,老人再三确认是否还会邮寄回来,朱松喜老先生说,如果不邮寄回来,那就不寄了,舍不得老人说最遗憾的文革时期,被撕掉的一沓剪纸,现在手会抖了,很对细小的剪口没办法再剪出来了,非常遗憾。
一个人,一种手艺;两个人,一次传承。朱松喜老先生是首位缙云剪纸非遗传承人,之后的几代传承人都是他教出来的,除此之外,他说,他还给老年大学里老人都开设了剪纸班。老人的妻子也耳濡目染,在附近的小学,上剪纸课。他们是无数传承者的缩影,泱泱中华大地,无数奇淫巧技经过历史浮沉,绵延至今,但却面临继承人稀缺的尴尬局面,瑞安的木活字印刷,鼓词是如此,缙云的剪纸是如此。他们逃得过历史长河的席卷不至于消失无踪,却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遭遇冷落,精致而利己的现代人或许很难去安心接纳这些古老的技艺。青年一代需要肩要背负他们的使命,走更远的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0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