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董思敏
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组建了“绵阳彩莲船唱词收集整理与研究”社会实践队,在绵阳多个地区进行彩莲船唱词的收集与保护。
《地方志·文化志》中对彩莲船的记载如下:“莲船: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江油广大农村。每逢年节均有表演。彩船用竹确扎,纸侧形绘,船上扎御作物。一人饰制常持奖在船前作维船动作。一人伤么体,将纸制系于属,水中国状。以碾步、碎步等动作及前倾后倾的身法表现船在水中的起起伏伏。”
“柳啊柳莲柳啊~……荷花闹海棠啊海棠花~”彩莲船就是在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曲调和唱词中产生,虽然各地因为风俗习惯、地理位置、语言文明导致彩莲船唱词有所不同,但其都具有着相同的历史承载能力,表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先后拜访了刘术云、段仕友、聂建章、王全双、吴青凤、李玲玲等多位了解彩莲船的老师,在他们采访中我们得知了彩莲船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境地。其中不乏有一生都在表演彩莲船的人,我突然想到了歌德的一句话:“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他们遇见了彩莲船,彩莲船就成了他们的生命。但是因为他们年龄不断增长,记忆力衰退,再也无法表演一场完整的彩莲船,而其中最可悲的是无人继承。
在青林口的时候,我们拜访了郭绍慧和郭绍芬两位老师,她们都是知识分子,姐姐郭绍慧十分喜爱民间艺术,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能够又唱又写彩莲船的人,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参加青口村文艺活动,至今已经有了五六十年。妹妹郭绍芬老师是前青口村小学的校长,当校长经常聚集老师、学生来表演高台戏、彩莲船等文艺活动。在两位婆婆身上,我们看到了传承人的一种“佛性”——不计回报想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希望后代子孙能够接触到那种文化。
彩莲船是古老的艺术题材,它的流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民间艺人。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唱艺人的队伍越来越小,年龄却越来越大,使彩莲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前路漫漫,渺万里层云,踪迹难寻;惟愿彩莲,灯火阑珊处,盼得归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