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智慧化蔬菜大棚发展新动向,7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振兴果蔬地社会实践团”在洛城街道斟都果菜合作社总经理尹成友的带领下,来到东斟灌村拜访“棚二代”李万庆。
21日上午,东斟灌村大棚户主李万庆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他的蔬菜大棚,并品尝了彩椒和小西红柿。在与李万庆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李万庆种植的彩椒多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在保证极高营养价值的同时,口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得到了外商的青睐。并且李万庆建设了多个蔬菜大棚,其中最长的大棚长达380米,与传统大棚相比,李万庆的蔬菜大棚整体空间更加宽阔,能够进行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运作,智能化程度较高,配备有自动卷帘机、温湿度调节器等多种设备,管理大棚不再受距离远近的困扰,仅需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运营,从经济效益低下的小棚到年收益五十万的高规格大棚,从人力调控到解放双手的自动化设备调控,从一般品种的蔬菜到品质好、口感佳的出口型蔬菜,真正实现了智慧化蔬菜种植。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对李万庆“棚二代”的人生历程进行了解,李万庆毕业后一直在青州和寿光从事汽修工作,想在城里闯荡一番,干一份自己的事业。刚参加工作时,李万庆一个月的工资是七八百元,2010年后涨到了2000元,没过两年,又涨到了5000元。但当时他的收入还不如父亲在家种大棚赚得多。同时,村里的一次变化让李万庆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村里都住着平房,后来大家靠种植大棚蔬菜,腰包鼓了起来,纷纷住进了新盖的楼房。”李万庆说,2012年他的孩子出生,为了照顾家庭,他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毅然回家学习种大棚蔬菜,跟着父母一起种植两个100多米长的大棚。“因为刚开始干,什么都不会,还要先跟着父母学。”就这样,李万庆成为了村里最早的“棚二代”。作为89后的李万庆,与他的父辈相比有着些许不同,他的父亲勤勤恳恳种植大棚蔬菜,谋求的是不亏钱,而对于李万庆而言,他更善于发挥新思维、运用新设备,建设智慧型蔬菜大棚,谋求操作智能化和利益更大化。运用智能设备,每年能为李万庆10余万元的费用开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本次走访调研,“振兴果蔬地社会实践团”深入了解智慧蔬菜大棚对新农业的促进性作用,学习总结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将获得的大棚种植新思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