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拾级以登得泌阳,传闻布景供大装。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于晓艳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寻访“王店大装”传承人丁保全

为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河南省非遗的宣传与传承工作,7月16日下午,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王店大装”传承人丁保全老师做了一个访谈,近距离地去探索与了解异彩纷呈的王店大装的发展历程。

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对“王店大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王店大装”是泌阳县王店镇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大型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民俗活动,数百年来已成为本地民俗文化的一大景观。据考证,“王店大装”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己有400余年历史,由王店艺人张姓、宁姓两家创始。从明末至今,每年都要出演大装表演。

大装式样结构为:下有装架,上有“弓”字型装柱,高度以在街上高空无障碍通过为准,一般高度为6~7米,7~9名青少年演员,分上中下三层固定站立。看上去,造型美观,惊险奇妙,肃穆壮观,引人惊叹。一般出演三架大装,每架大装每出演一次为一出戏剧节目,根据不同的剧情,化装成不同的人物造型。近几年来,在县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丁保全、陈顺旺等老艺人热心组织,使“王店大装”得以重见天日,在当地民间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与象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要,王店大装作为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丁保全老师讲到,他从事王店大装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们几个传承人的传承时间由高到低也是不同的,时间长的已经有四五十年的经历了。谈到王店大装,丁保全老师的脸上挂着笑容,他说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对待王店大装的传承,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不放弃,始终在坚持着。一年只有一次的大型演出,利用庙会节日这些,同时也避开了农忙,是完全不冲突的。老师说,对于他来说每一次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讲到:“我们都是公益性演出,不收取任何费用,宁愿赔本也要将它发展下去”,谈到家人,他说家人都是非常支持他做这项工作的,确实如此,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时,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应当是来自家人吧,正是由于家里人的大力支持,才给了丁保全老师强大的动力,支持他始终不渝的坚持着王店大装的非遗传承工作,并且团队之间的协作也是非常协调的,不存在任何的冲突。在访谈的过程中,丁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王店大装的书籍以及演出视频,我们看到了当时表演的场景,确实是丰富多彩的,让人似乎想穿过屏幕,近距离去看看,并且他们开设有非遗培训班,这对非遗传承深入人心是极为有帮助的,更能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

但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王店大装”目前仅限于本地区和其他少量地区开展,并且在传承人的问题上,收徒标准是比较严苛的,那就是仅限于本地区青少年,是一项不外传的技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店大装的发展本地区或许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但其他众多地区对此的了解可谓微乎其微,“王店大装”非遗传承现状是不太理想的。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让大装走出本地区,走向更多人的眼前。但我们了解到,走出去是非常困难的,有来自资金方面的困难,另外团队行动也是极为不方便的,“王店大装”出行的集体是较为庞大的,一百多号人的吃饭、住宿都是一个大问题,种种困难无疑限制了“王店大装”走出去的步伐。政府虽然提供了一些支持,但这还远远不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如此。一些传统的像大装这样的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带动经济增长,且需要靠政府投入资金来维持运营,这就导致了资金的分配不均,阻碍了这些非遗的进一步发展。

在访谈中,团队人员提到:是否通过一些网站等线上传承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王店大装”背后的故事以及领略其风采,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近“王店大装”,同时也弥补了移动不便,行动困难的困境。传承人说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方式,他们会考虑采取此方法。大众媒体的传播与宣传力量是巨大的,王店大装的发展更需要如此,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王店大装地域限制的问题。同时,创新是文化负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王店大装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老师讲到他们在设施上确实有一些改善,由以前的七八个壮年人力抬着走到现在车拉着走,这确实省了不少力,但这远远不够,大装的展示与形象上也应该有一定的创新,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大众喜闻乐见的现代元素,能够让王店大装更加焕发光彩,增强其活力与影响力。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任重道远,在新时代科技大爆炸的冲击下,这些传统元素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衷心的希望未来能提升“王店大装”的艺术品位,让更多的人既能看到传统艺术又能看到创新艺术,把非遗文化留下来、传出去。

文字编辑:于晓艳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0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品味红色基因,学习海霞精神

为了更好地学习海霞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8日、19日晚七点半在洞头区实验中学举行了以“品味红色基因,学习海霞精神”为主…… 吴佳怡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童心伴泰迪

为发挥学院医学生的优势,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让孩子体验医疗过程和诊疗过程,从而消除孩子对于医疗环境的恐慌。2021年7月18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 沈祎婷 涂晴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说红色故事,品海霞精神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一支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延续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成为了我们此次实践服务的…… 涂晴 李佳妍 涂端凝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追忆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在党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开展党史教育工作,将革命精神深入基层,温州医科大学仁济…… 王贝贝 涂晴 邵嘉怡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温医学子沉浸式学习“海霞”

为体悟海霞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中国革命摇篮——温州市洞头区,在红色发祥地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行了为期12天的…… 李佳妍 鲍璐瑶 涂晴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情系洞头,义诊暖人心

为发扬青年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关怀、感恩和服务社区老人,7月13日至7月20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于洞头区北岙街道暖心亭、大王殿村、东屏社区…… 王紫颖 徐佳叶 涂晴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红色基因永传承,我心向党红七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首建党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沧桑巨变。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把历史当作财富,深入党史研学基地——海霞学院,从革命先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王贝贝 李佳妍 吴佳怡 徐佳叶 涂晴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传青史于人,颂党情于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2天的党史宣讲实践活动,组织了一批“00后…… 沈祎婷 涂晴 陶白文睿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2024年8月3日,青岛大学暑期“三下乡”沂水寻源队聚集了一群心怀革命的热血青年,前往华东革命…

学门“新”启 “育”见成长

为了加强新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帮助新生实现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9月13日上午,生命…

西财学子保险调研助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五星保险调研助振兴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全之灯照亮成长,自护之舟扬帆起航

为了呵护小朋友健康成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筑牢全民反诈根基,响应“建设美好校园,反对校园暴力”倡议。山东女子学院青年…

最新发布

脱贫致富合作社,返乡创业第一人
脱贫致富合作社,返乡创业第一人7月20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七团三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村进行调研考察。对于银坑村如何依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走产业脱贫之路这…
赏自然奇观,品古朴之美
赏自然奇观,品古朴之美7月20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七团三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村进行调研考察。对于银坑村如何依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走产业脱贫之路这一问题,…
因地制宜走产业脱贫之路
因地制宜走产业脱贫之路7月20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七团三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浙江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村进行调研考察。对于银坑村如何依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走产业脱贫之路这一问题,…
浙理经管学子走进清雅苑小区宣传垃圾分类
7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团二队去清雅苑小区宣传垃圾分类。早上,我们暑假社会实践小组第一次摆摊,所以还很生疏。但是即使是下雨天,爷爷奶奶以及小孩子们热情不减,看到我们摆摊很积极地来参与…
网络直播对助力农产品销售的调查问卷活动
2019年被称为“直播电商元年”,以李佳琦和薇娅为代表的主播们被各方关注。但在疫情期间,另一个县长群体却成为了网红,他们纷纷走进直播间为自己所在地区的农特产品代言。抗疫让大量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
抗疫防溺,势在必行——江西公费师范生赴新干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开展抗疫防溺主题班会
为夯实抗疫防溺安全知识的宣传,提升当地留守儿童对抗疫防溺的意识,江西公费师范生“新青年、新征程”赴新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于7月20日上午8时在新干县潭丘乡潭丘小学开展了一堂抗疫防溺主题班会…
浙理经济管理学院垃圾分类宣传
7月14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团四队垃圾分类宣传。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天,今天我和小组另一个成员排班轮到下午在清雅苑北门垃圾桶旁边站岗。下午来的时候天气也不算炎热,我们看到有两个老爷爷和老奶…
面对疫情,你“认真”了吗
今天是我们“疫情防控,攻坚克难”暑期实践队实践的第五天,今天的任务是采访各个阶段的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情况如何、网上授课对于学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复学后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为了了解大家…
初心为基,传承为任。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调研纪实为了让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当代大学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7月16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黄河流域非遗调研队的同学…
高校传统武术教育质量暑期调研小结
为了向所在周边地区群众宣传传统武术文化,以及了解与传统武术相关的历史及文化,我们中国计量大学高校传统武术教育质量暑期调研小组成员开展了此次调查。为了认真展开本次调研,此次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