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洛阳政府提出打造“博物馆之都”,发展拥有洛阳地区特色的文化名片的大方向后,洛阳涌现出大量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自2018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是国内唯一一座契约文书类专题博物馆。位于洛阳老城区民俗博物馆东侧,收藏了近6万件的契约文书类文物。由于是新建博物馆,博物馆的知名度相对较小,但由于位于洛阳老城区附近,四周旅游景点较为密集,交通便利,具有优质的地理位置优势,往常的游客游览量相对较好。据调研团队成员们调查了解到由于受到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当前博物馆的游览量已大不如前。
2020年7月17日,洛阳地区特色博物馆现状调研队来到了洛阳市老城区洛阳契文书博物馆,对其在疫情后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外观 杨勇琪摄/提供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为清式仿古建筑,属于国有博物馆。据讲解员所述,该馆于2018年建成投用,主要展示洛阳民俗博物馆近年收藏的近6万件历代契约文书,馆内藏品年代最早至明代洪武初期,历经明、清和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物数量繁多,藏品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馆内展藏分为宗族家庭关系和社会世俗生活、官府文书、房田契约和人契、书札信函文书、科举考试文书等八个部分。
科举考试还原现场展示 贾丹阳 摄/提供
在调研队参观馆藏品的过程中,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们讲解了丰富的文物相关知识,如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年于惠恒、刘顺惠夫妇的结婚证书,这样的结婚证书记录了我们中国由传统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婚方式到如今“新式自由恋爱”的婚姻方式的改变。这样的文物不仅仅代表着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时代印记,它记录着先辈们冲破传统思想观念,顺应新的时代思想的变革。这样的文物不仅仅是一件历史的遗迹,更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年结婚证书 贾丹阳 摄/提供
除此之外,馆藏文物还有金兰谱、通关牒文、诉讼文书、房田契约、契尾、官契、私契、田房草契、继嗣文书、科举文书、科举考试中的蝇头夹带、支那事变战迹之刊、同仁堂发单、北京 “六必居”广告单等等,每一件文物都有它背后特殊的文化故事,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内涵。文字自古便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人类出现了文字,才有了文明。契约文书承载着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文化,一份族谱背后是一个家族对于先人的敬畏;一张契约背后是签约双方对诚信的重视;一张证书是对持证人身份的肯定。也许现在这些文物早已不具备任何实质作用,但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世人,我们的先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守护着那个时代的社会文明。
“六必居”营业执照 杨勇琪 摄/提供
契约文书博物馆目前馆内展出了近6000多件精品文物,这些文物有些是机缘巧合流入馆中,有些是馆内工作人员从文物贩子处购得,但更多的是从民间征集和个人捐赠。正是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存在,我们才得以在一个馆内就可以欣赏到来自各地丰富而又优质的契约文书类文物。
调研队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 杨勇琪 摄/提供
经调研队成员对馆内工作人员采访,成员们了解到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在疫情期间线上宣传的方式主要有抖音、微信公众号、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官网这几种方式。“疫情之后,博物馆的客流量与往年相比下降了许多,人更少了。”在问到疫情对博物馆客流量的影响的问题上,讲解员这样说道。由于局限于技术和相关专业人士不足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契约文书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开展很多线上活动,这也使得在疫情过后,博物馆的客流量大不如前。
但一个博物馆能真正抓住游客的心的从来都不是外在宣传的力度,而是自身内在的魅力,所以我们调研团相信这座散发着无限文字魅力的年轻的博物馆,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由于疫情,全国各类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笔者希望疫情赶快过去,揭掉疫情笼罩的黑纱,让一切都回归正轨,让人间真正“春暖花开”。而作为洛阳地区特色博物馆现状调研队来说,成员们能够做的就是将更多更好的博物馆资源继续分享给大家。
实践团队: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洛阳地区特色博物馆现状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0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