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味”来可拒,未来可期实践队在蔡程浩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对各自所在地进行了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拒绝食用野味”的调研采访。(通讯员 孟子敏)
在今年一月份爆发的新冠疫情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野味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我们也不禁开始思考,这次疫情的发展是否也会对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探寻这一问题,我们组成队伍,开始了关于野生动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疫情,小组采用了“线上+线下”的双线程式实践调研,线上投放问卷、采集数据,线上每晚汇报情况、汇总数据,线下分头分地区进行采访调研并拍摄照片、录像。
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确立了问卷调查的内容和方向,力求以最少的问题和最具广度和代表性的选项来了解采访群体对于野生动物的认知与看法。为了在线上扩大影响力与号召力,我们还制作了宣传片和宣传海报,投放在微博和QQ空间等社交软件上。线上的问卷我们在投放后实时关注,并在获得了一定量的填写数目后进行汇总统计。但是实践的重心更多的还是放在线下的考察与调研,团队成员身处异地,择取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点进行了采访调研。
就我个人的线下调研结果来说,大部分青年朋友,对于此次疫情的相关新闻和信息都十分关注,其中也包含了野生动物的相关信息,所以他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是各个年龄阶层中最为全面和深入的,再加上现在处于该年龄层的朋友们,在以前接受的教育中也包括了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点,所以他们表现得是最好的。中年阶层,大多对于野味也持拒绝的态度,也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认知,但是大多数并不愿意主动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并且也无法保证自己是否能够不食用野味,对野味的抗拒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主观意识层面。低龄层的小朋友们,仅仅是站在接受教育的角度,如“老师说,家长说,广告说”不吃野味,保护野生动物,但是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我作为采访人员持怀疑态度。年龄较大的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对于食用野味有比较明显的抗拒态度,对于保护野生动物也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对于食用野味和保护野生动物态度暧昧,可以食用也可以不食用,可以保护也可以不保护。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认知不能代表一个群体也更不能代表所有人,有些事情于情于理都应该这样做的事情,也有人会觉得无所谓,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保护野生动物,还是要从教育抓起,从采访调查中来看,虽然我无法相信现在的小朋友们能否做到不食用野味,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但是在他们逐渐长大后,这种教育肯定会给他们在态度和意识上留下“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的印记,而我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希望能从自己做起,更希望自己所在的群体也能做起,以至于影响更多的人甚至所有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88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