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来源于无数中华儿女事物勤劳奋斗与实践探索。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团6团7队于2020年7月16日赴杭州刀剪剑博物馆,重点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社会调研,探寻民间传统手工剪刀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感受剪刀中的诗意,在社会事件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年7月18日是实践团队参与社会实践的第四天。小组将传统木雕作为传统手工艺调查的第三个项目。当天小组于7:50在学校小北门集合后一起向地铁站出发,前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进行踩点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于9:30到达了博物馆。
7月18日当天上午,实践团队通过参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及与风筝手艺传承人的交流,了解风筝的样式、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现状。日常的生活中,风筝不少见,放风筝的人同样不少见,但是传统而复杂的风筝却少见,也少有人能放起骨架厚重的传统又复杂的风筝,同样少有人明白风筝中的复杂奥秘。因此,即使如今的市面上风筝处处可寻,但依然面临着较为艰难的保护局面。至2014年,风筝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风筝已有很长的历史。而早期的风筝并非用于收藏或赏玩,而是以一种侦测工具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当时其又被成为“纸鸢”。汉代人们就曾用它来测量地面的距离,南朝也有利用纸鸢传达消息的记载。后来,放风筝才慢慢转化为人们的一项娱乐项目。杭州南宋时,弼教坊一带就有不少纸鸢作坊,杭州的男女老少也皆热衷于放风筝。由此风筝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种类越制越多,越制越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8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