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景区建设走访与研学游开展探寻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与研学游调研嵊州站
适逢浙江即将出梅之际,调研小组在对文旅部门的采访和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嵊州景区建设的实地走访以及对研学游开展的探寻。小组先后前往了华堂村的华堂大祠堂、金庭乡的金庭观等地,对嵊州目前的景区建设做初步的走访与调研。
小组的第一站是华堂村,华堂村最先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始率族人在此聚居而后逐渐发展,已经历八百多年的繁衍。
华堂村内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氏家族文化。王氏子孙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供人品赏,其宅有“画堂”之称。后来因其屋舍精丽,山水清妙,故“画堂”易名为“华堂”。除此之外,华堂村还留存了王氏宗祠,这一派的古建筑与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又不甚相违,反而是相得益彰。
小组的第二站来到了金庭乡的金庭观,原本为王羲之故居,而王羲之墓也安葬于此,原本的建筑在文革中被毁,而在嵊州政府的推动下,又得以重建。如今观内奉有王羲之塑像,建有右军书楼、玩鹅亭、右军祠等,王羲之墓与墓道也得到修缮,大体是一番清通气象。
小组今日大体上就调研了嵊州这两个打造相对重视景区,对嵊州景区目前的建设现状也收获了一些结果。总体上,嵊州的景区建设还是在稳步推进,无论是从昨日的访谈还是今日的实地走访,小组已经了解到嵊州政府对于这两个景区巨大的资金投入与项目支持,包括金庭书法朝圣节、书法展览等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但就目前这两个景区情况来说,还存在一定短板从而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拓展,例如从嵊州市区前往华堂村与金庭观,交通路面是修缮较好的,但存在公交车班次较少,等待时间过长,末班车时间过早等问题,这对于自驾游游客可能并不看重,但相对一些自由行的散客而言,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其旅游的选择趋向与满意程度。与此同时,小组还了解了嵊州周边的一些景点,也大都存在类似情况,但随着政府规划的进一步推动与投入,像交通与配套等等一系列设施会有一个逐渐完善,从有到优的过程。
除了对嵊州景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之外,小组还向嵊州当地民众发放问卷,收集民众对于唐诗之路以及唐诗之路研学游开发的认识与意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公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问卷调研,在这里,小组成员了解到,嵊州民众对于唐诗之路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对研学游的概念却不那么清晰,而在了解研学游的大体情况之后,多数受调研者都表示愿意自己或孩子参与这一类活动。当小组涉及到嵊州目前旅游景区建设的开发现状时,服务中心人员表示,目前嵊州越剧小镇是嵊州开发得比较早也比较好的项目,但越剧小镇里商业化气息好像过于浓重,除了一些比较有底蕴的戏台戏服的保留外,往往还是以商业元素为主导。
而在小组的前期搜集与访谈之中,嵊州其实在去年就针对越剧文化开展过研学游的活动,或许是当时越剧小镇并未得到大力宣传,也或许是当时人们的参与热情不高,但去年的研学游活动还是获得巨大成功与突破。总而言之,研学游本身的概念其实并未在民众中普及,而去年嵊州当地虽然针对越剧文化开展了研学游活动,但受限于景区打造尚在完善阶段的限制,这次研学游活动虽然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但后续并未得到更多发展。而唐诗之路的发掘与开发本身就还在起步阶段,更不用说后续依赖于成熟旅游体系的研学游活动。
故而小组今天的收获是,通过对嵊州两大景区的实地探访与周边其他景区的资料收集,获取嵊州景区建设的实际成就与存在问题,又对于已经尝试过打造研学游活动的越剧小镇进行初步了解,从这一模式中获得了嵊州在这一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对将来的唐诗之路研学游打造会有一定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81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