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中的繁华盛世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来源于无数中华儿女事物勤劳奋斗与实践探索。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团6团7队于2020年7月16日赴杭州刀剪剑博物馆,重点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社会调研,探寻民间传统手工剪刀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感受剪刀中的诗意,在社会事件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年7月16日是实践团队参与社会实践的第三天。小组将传统木雕作为传统手工艺调查的第三个项目。当天小组于7:50在学校小北门集合后一起向地铁站出发,前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进行踩点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于9:30到达了博物馆。
雕塑工艺已有很长的历史,仅是杭州木雕,最早便可以追溯到跨胡桥文化遗址出土的独木舟。距今8000年至4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杭州的雕塑工艺有五代石刻、南宋石刻、南宋泥塑等。
作为雕塑工艺的典型代表,传统木雕本身也有许多的种类。并且,人类漫长的前进道路上一直都有着木雕的身影。南宋时,官办的木作中就有木雕制作,并在民间生息延续。甚至到了近现代,木雕依然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民国初年,浙江著名的东阳木雕便在杭州开设了工厂,生产以雕刻家具为主的木雕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1953年,伴随着一些老艺人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著名的黄杨木雕以及佛像雕刻制作工艺传入杭州,还相继产生了彩金木雕、硬木彩塑和根雕等新的种类。
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三楼,有着大片的木雕展区。小组成员对此进行了参观,仔细感受木雕之美。传统木雕可大可小,有的小如枣核,有的却大的可以占据一整片墙壁,上上颜色后,可谓绚丽多彩,让人有叹为观止之感。但无论其大小如何,每一个作品都不会在质量上有一点放松,匠人们的刻画也都十分的精细。甚至当我们寻访至位于工艺美术博物馆2楼的大师工作室时,也因为沉浸雕刻中大师的专注而停驻不忍打扰。
木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刻画的除了古老神话传说形象,也有被匠人融合进去的现代元素。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包容性,才让其有如此蓬勃、久而不衰的生命力。
如今,传统的木雕也还在延续,依然可以在各样的展区绽放其美。但正是这样的有些高雅而不常见于日常的作品,需要我们进一步带她来到大众的面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8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