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进村的山路,每一个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料到如此的艰难,若只是重重叠叠的山峦,还能顺道欣赏沿途风景,可还有一个个专属的“十八弯”,感受如过山车般的刺激。越靠近目的地,河流也从一开始的涓涓到奔腾,车子驶过,溅起的水花可达窗边。到达时已是黑夜,“心系乡民”小队终于全员到齐,待一夜的休息整顿后,他们又将迎接新的难题。
7月6日,实践团走了五公里到达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交流,对该村的基本信息和脱贫情况进行了解。村干部表示从2014脱贫至今,期间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村民的信任因多次栽种失败而降低,以及对迟迟未见经济效益想要放弃的焦灼心情,村干部们对此所做的是进行安抚,加快技术培训和资金引入。目前种植稍见成效的是辣椒和烤烟,其他产业是中蜂养殖,在政府资金补贴下,每户家庭至少喂养了一条猪,再视自己身体情况选择性养殖其他牲畜。此外,脱贫路上的和平村还发生了如下变化:从只有一条进村的公路到通组路的修建;多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如道安高速和绥正高速;2015年通网络,至今实现13组有网路;人饮工程使村内的自来水从无到有;拥有汽车的户数从10%增加到80%;修缮漏风漏雨的房屋并修建水泥房。但是因该村每户家庭的分布状况超出团队预期,且缺乏交通工具,实践团徒步17km,也仅走访了四户家庭。
7月7日,烟雨朦胧,每一座山都有属于自己的雾帽子,显现着它的妩媚,然实践团冒着大雨继续访调查贫困家庭,队员们打着伞大跨步走在湿、滑、陡的农村小道上,由于前一天晚上雨下得特别大,走访道路被雨水淹没,因此,队员们便只能脱下鞋袜赤脚跨过被雨水淹没的路段。为最大限度利用村干部的带领且使得走访效益最大化,“心系乡民”小队6人分为两队,一队由驻村第一书记黄克乾带领,一队由村监委会主任周朝平带领,前往各贫困家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走访,根据提前整理好的资料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访问。
7月8日,团队到达和平村杨屋基组村民韦德江家时,深入采访了解到家中有三个孩子和一位79岁的母亲,并鼓励引导一位初中毕业生继续完成学业。因赶上扶贫政策,在政府资金帮扶下,虽为低保户,自己也在不断努力,将危房进行改造,养有1头猪和2头牛,以及种植4亩辣椒和水稻。接着,韦叔叔又提到大儿子韦立行已经中考完,希望队员们采访结束后,可以引导韦立行树立一个人生目标,于是,团队和韦立行沟通了一小时。和平村的地理位置偏僻,该村在未脱贫前,村中贫困人口占比较大,孩子能否上学成了一大难题,而脱贫攻坚政策包括的教育补贴虽免除了部分费用,但对大部分村民来说还是无法承担,比如有些孩子没有充足的学习用品,也买不起学习资料。在该村长大的一队员亦表示,在这偏僻山区的教育下,韦立行的数学还能考到101分也不是一件易事。又问他有没有喜欢的科目,他表示对数学和化学比较感兴趣,只是有些许偏科,针对英语科目偏弱这一点,团队提出学习建议:一定要多读多背多练多积累,打好基础。而且他最大的优势是没有配备电子产品,没有游戏之类的诱惑,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团队在准备离开时,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他若学习上有什么难题可以随时咨询。
经过这三天的走访调查,队员们对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每一位村民都在奋斗,为了自己,更为了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春日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日的晴空,冬日的雪林,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彩云,一切的美好都值得奋斗。然脱贫后的和平村仍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教育问题。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次经济上的战争,更是文化领域和教育上的奋斗,个人的努力依旧存在局限性,所以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更大帮助,以减少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现象。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建立辣椒工厂,退耕还林1500亩来种植茶叶,希望能有效地带动和平村经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5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