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洪涝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影响面越来越广泛。因而,相关报道逐渐被社会媒体关注,甚至是某一时段大规模呈现的热点。同时,互联网也大局介入,并以其独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水利报》防洪抗旱救灾报道的传播对象逐渐从水利系统内部向社会辐射,并形成了目前各种媒体全面介入,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发展格局。最初,对此问题的报道更多体现在专业媒体上。随着洪涝干旱以及地震、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广大受众获取信息通道的增加,如何做好灾害报道不但关系到公众知情权,而且对于引导社会舆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以最快速度介入灾情实况报道,在报道规模、信息深度及表达手法上突破传统灾害报道框架,使灾害报道很好地实现时效性、权威性、多样化、全面客观等协调统一,已经成为体现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过去的防洪抗旱减灾救灾宣传多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和相关部门措施,而且多局限在行业内部工作层面。除发生重大灾情,一般社会公众对这方面了解很少。
如今,相关报道更注重信息公开和对社会的服务,注重人文感受和民生需求,这既是洪涝干旱灾害本身影响面越来越广泛的体现,更是传播理念变化的体现,《中国水利报》减灾救灾报道也实现了从工作宣传到信息服务的转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4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