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嘉兴月河街区,参观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考察学习嘉兴粽子文化的历史,以及其继承和创新的方法和经验。
图为红色GIS团队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中的合影 通讯员李伃摄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位于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由前言、粽子文化溯源、吴越文化与粽子、细说粽子文化、“粽子传人”的故事、真真老老品牌粽子的创新之路六大展区组成。
实践团成员们到达月河古镇,立即前往嘉兴粽子博物馆,考察嘉兴的粽子文化。在”细说粽子文化”展区中,实践团的成员们注意到由于地区不同,粽子的食材也不同,以至于粽子的形状差别很大。展厅中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不同的的粽子的形状,做法等。北方的粽子多是单一用白糯米,或者加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江南的粽子除做法复杂,馅料的品种多样的特点之外,与北方的粽子的主要区别是将做粽子的糯米原料先用酱油浸渍后再与肉馅相蒸,粽子熟后香味扑鼻。比如,北方的沈阳葡萄干粽主要的馅料是葡萄干,而广氏荷叶粽以肉馅为主等等。
图为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中的人物塑像 通讯员蒋学庆摄
随后,团队成员进入”粽子传人的故事”展厅,了解到嘉兴粽子的发展历史。冯昌年是嘉兴粽子之父,创办了”真真老老五芳斋”粽子,首创粽子品牌化概念。冯建明和邵建国是冯昌年的第二、三代传人,他们传承和创新了”真真老老五芳斋”粽子,企业始终秉持”认认真真上班,老老实实经营”的经营模式,不仅利用传统手艺创造了财富,而且传承了嘉兴的粽子文化。
图为红色GIS团队成员在考察粽子文化 通讯员蒋学庆摄.
千百年来,嘉禾之民,种稻食米,由此演化的粽子文化底蕴深厚,嘉兴粽子仅两片箬叶,数把精米,加上精心调制的馅料。以丝线捆扎,或鼓鼓如枕,或玲珑如角,蒸间清福强漫,诱人垂涎,包棕子、吃棕子,曾是多少嘉兴人的美好记忆,而小小粽子,以礼相送,亦是维系亲情、友情的纽带。咀嚼香糯可口的嘉兴粽子,如同品味悠久绵长的江南文化。从稻米起源到粽子寻踪。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借此方寸之地,向我们讲述了嘉兴粽子名扬天下的美誉和那粽子传人的故事。
图为博物馆中展出的形态各异的粽子 通讯员许鑫磊摄
“红色GIS”团队成员在品尝嘉兴粽子后对其口味赞不绝口,其制作工艺之繁杂,种类之众多,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文明主体之下的丰富多彩。嘉兴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稻作区,被誉为“天下粮仓”,也间接使得嘉兴成为粽子文化的重要传承地。“红色GIS”团队成员希望在新式快餐不断更新迭出的时代,我们能继续发扬粽子文化,不断扩充其多样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85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