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人与人之间,因为不同的性格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对于正准备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踏入社会的必备武器。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与周围的同学、老师沟通中能相处融洽。其次,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体验往往决定了人的心理状态,只有当一个人有了群体归属感之后,他才会拥有安全感,才不会感到孤独。大学生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群体感的获得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群体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与认同。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后会面对自己找工作或者自己创业等种种难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激烈的竞争,想要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具备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为此,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20年4月16日—4月18日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目标: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及自我认识
四、调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此次问卷发放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21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看法
有98%的同学认为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没有任何一位同学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重要。在这98%的同学当中,有相当一大部分人认为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找心理的慰藉、拓宽交际圈以及取长补短提高自己。这表明参与问卷调查的这些同学们深知在大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准则
每个人的交友标准都是不唯一的。大部分同学表示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注重性格、处事作风、道德品质以及个人能力。很少一部分同学注重性别、外贸以及其家庭背景。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准则比较单纯,不追求名利,不阿谀奉承。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大于其外在,所以他们的交友准则也会相对比较注重道德层面:真诚原则、宽容原则和尊重原则。
(三)对于结交朋友的方式
93.39%的大学生表示在平时的相处交谈中结识朋友。可见,大学生在交友方式上的主要选择还是较为统一。
(四)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
76%以上的同学认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差异、个人性格的差异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大概有50%的同学又认为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和受到过去交往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可以大致将结果分为内因和外因,也就是内部影响和外界环境的差异。
(五)当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
69.4%的同学表示会选择积极面对,主动处理,仅有10.74%的同学表示会选择消极面对,被动处理。在那69.4%积极面对的大学生当中,有82.64%的同学表示会通过多参加实践活动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六、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因此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各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勇敢地面对它,接受它。根据数据令人欣慰的是,超过半数大学生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选择积极面对并且主动处理
(二)建议
1.学生方面
1)正确看待人际交往,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大学生应该清晰地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班级或社团活动,主动去与他人交往,而不是被动地处于人际交往活动中。但是,不应该为了扩大人际圈而盲目交友,也不应该带有目的地交友。
2)尊重他人与自己生活方式的差异。朋友是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互相信任并且彼此真诚对待对方的关系。我们做到互相尊重差异,有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圈。
3)与品德良好者、志趣相同者交友。交友时,应注重对方的能力与内在品质,品质好的朋友使我们受益。同样地,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相处会更容易,也更彼此了解对方,可给双方都带来愉悦感。
4)保持与家里人的联系。与亲人的联系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在校大学生大多离开了家乡的城市,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我们应多与家人电话或视频联系,与家人积极沟通。
2.学校方面:
1)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老师与学生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为其创造交往机会,让学生对老师有进一步的了解,老师也可通过活动改变“刻板”形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预防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交际困难,或解决其在人际交往中碰到的心理问题。大学生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进一步了解自己,找到问题症结,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63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