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雨花石建筑协会“农村发展与乡村建设”赴潍坊昌乐鄌郚镇实地调研团前往鄌郚镇开展正式调查。本次实践团队由10人组成,由协会指导教师徐振军带队,研究生1名,本科生8人。实践团队为项目化团队,队员来自于建筑工程学院,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能针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专业的调查及评估。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当地镇政府大院,与镇政府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刘凯杰进行对接。随后,在镇政府人员安排下,调查队伍来到国家级贫困村沙埠沟村进行农村取暖调查。调查团分为二组,在村支书和村长的带领下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调研。此次调研通过以沙埠沟村的情况对比鄌郚镇其他五个村的情况,突出个别贫困农村冬季取暖现状。
沙埠沟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过去,沙埠沟农民完全依靠种地获得经济收入,收入微薄。冬季取暖方面,家境稍好的用煤渣球,而有的几乎没有取暖。全村共564口人,贫困人口就达到了294人,占一半还多。现在,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家家户户建起崭新的二层小洋房,而取暖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烧煤变成暖气片和大锅炉。
调查队员在村干部带领下,进入农户家中,对其室内的布局以及温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填写调查问卷,有的负责采集房屋温度数据,有的对房屋整体建设布局进行专业评估,还有负责拍照记录。
经过调查,队员们发现了三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虽然政府帮助贫困农村建起新房,明显改善其居住环境,但仍存在部分村民家中温度过低的问题。在调查其他几个村庄的冬季取暖花销后,实践队员发现正常范围在1400-1600元之间,但这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村的村民而言确是一笔很大的花销。
二是,贫困人口由过去294人,到现在只有11户贫困户。但这十一户仍存在取暖问题。其中被调查的一低保户家中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在运行,而队员在其院子里发现小袋煤渣球。在其他正常农户家,队员们调查发现的取暖原料为脱硫煤炭以及没有任何包装的煤块。
在调查当地的煤炭市场之后,大家了解到其价格分别为每斤燃料中煤渣球为0.4元、普通煤块为0.6元、脱硫煤块0.8元。一户村民要保证整栋房屋的冬季正常供暖,整个冬季平均燃烧至少1.5吨的煤。显然,这对于贫困户而言是十分昂贵的。调查团在调查结束后,队员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在不提高取暖花费的前提下,改进供暖设备将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三是,农户家中燃料基本为劣质散煤。劣质散煤表面看上去与洁净型煤并无两样,其实燃烧效率要比洁净型煤蜂窝煤低很多,且会对空气产生严重污染。首先,燃煤散烧所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散煤燃烧不够充分,产生大量颗粒物,形成一次PM2.5;其次,散煤的生产过程缺乏脱硫脱硝等工艺,燃烧会形成SO2、NOx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次PM2.5,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源;最后,燃煤散烧基本都是低空直排,污染物极易被人呼吸,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加直接。同时,实践队员在进入农户家中时也注意到,大多数农户均选择将庭院用玻璃封闭。这种办法虽然加强了保温效果,但却极大程度影响房屋排风能力,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带队教师徐振军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使参与队员走进农村,了解农村,而不是仅仅通过课本学习专业知识,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历来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将知识化为行动,用行动给社会带来贡献。学院在假期组织多批队伍下乡调研,掌握农村最新最真实的资料,这对于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环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岛农业大学雨花石建筑协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术科技类协会,协会为学生提供建筑知识交流平台。协会发展过程中将科技与建筑结合作为主线,传承建筑工程学院特色,发扬创新精神。
此次乡村取暖调查,队员们用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刻苦的精神进行。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给村民提出了有用建议,展现了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子的优秀风采,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一份微小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67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