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薪火,匠心溯源”——大连理工大学“璀璨匠心”实践团天津调研纪实
2020年1月12日,为探究非遗背后的系列产业结构,从供给视角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互融共创新格局,大连理工大学“璀璨匠心”实践团赴天津市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
一手技艺,承百年匠心世代相传
1月13日,实践团走进天津古文化街,沿路寻访非遗手艺人。寻访过程中,糖人、糖画两位老爷爷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有关糖人、糖画的相关文化背景以及制作的手艺过程。通过此次采访,队员们感受到传统手艺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内涵,了解到手艺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及想法。随后,队员们来到联升斋刺绣博物馆。刺绣总监郁兴瑛女士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刺绣作坊以及馆内珍藏的刺绣珍品,介绍了刺绣技艺的历史沿革。实践团通过本次参观采访了解到,百年来,联升斋继往开来,技术精益求精,已经成长为一个集绣制、加工、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由传统到创新的过渡,中国刺绣才能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在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一张风筝,看工匠精神跃然纸上
“风筝魏”是天津风筝的代表,被誉为天津地方工艺美术品三绝之一。1月14号,实践团采访了“风筝魏”第五代传人魏博文先生,并学习了风筝制作的基础方法。“做风筝和做人一样,必须踏踏实实的。”魏先生坚守匠心,致力于风筝制作手艺的传承。魏先生曾受邀多所高校,举办风筝制作的相关活动,引导年轻人体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把古琴,百年非遗显古风神韵
“乐器张”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已达百年之久。1月15日,实践团走进乐器张世家,拜访了“乐器张”第四代传承人张雨先生。张先生向队员们讲述了“乐器张”世代的家族故事,并亲自演示了斫琴的重要步骤。张先生认为,非遗传承人应当专注于自己的手艺,通过多样的形式让更多人熟识非遗文化。“乐器张”现已吸引到国家级民族乐器制作大师,携手天津音乐学院,尝试用新的形式发展、传承中国器乐文化。
一馆奇珍,聚天津灵秀熠熠生辉
1月16日,团队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探索之心,秉承着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踏入了天津非遗展览馆。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被馆内精巧细致的手工工艺品、绚丽多彩的年代服饰所吸引,感叹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更加坚定了作为新一代“青年守遗人”要“用爱保护,用心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队员们也有幸采访到馆内工作人员,对馆内每日人流量以及参观人群进行进一步了解。相关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说道,“如今人们对于非遗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当地中小学也曾组织带领学生们前来参观非遗展览馆。政府也投入资金大力支持非遗文化,对非遗的传承非常有信心。”
一场调研,探非遗文化发展现状
整个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在不同地点发放关于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产业链的问卷。在五天的时间内,“璀璨匠心”实践团共发放问卷1336张,有效问卷1274张,为此次非遗寻访之行的后期分析提供了庞大的数据支撑。1月17日,队员们对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并结合相应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分析。同时,经过队员们对相关产业链负责人的采访,了解到“乐器张”、“风筝魏”、联升斋刺绣都寻找到非遗文化的发展新形式,其中“乐器张”与联升斋刺绣已形成完整的非遗产业链,而“风筝魏”规模尚小,还在继续探索中。
匠心之行虽然至此结束,但匠心精神将代代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62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