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民间绘木艺,匠手夺天工】
“柳动燕初来,波生雁将去。惟有小崧高,苍苍自如故。”——古人晁补之描绘出一副栩栩如生的年画世界。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自明朝兴起、清时繁荣便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称,历史悠久、繁荣向上。趁此“年味”正浓之际,翻译学院“译心传艺”调研团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大观园开展以“年画”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
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集木版年画之大成,这便是调研团的第一个目的地。博物馆没有采纳现代风格的建筑,而是延续了大观园中的古建筑风,典雅别致。然而进入其中之后,便是古今相错了,既有现代的格窗与灯饰,又有古风的雕刻模具与年画。队员们紧随讲解员的步伐,了解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一览年画传承画店与传承人明细表、知道了年画师祖——杨伯达的历史事迹、欣赏了杨家埠的名人画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就做过关于开展新年工作的指示,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中心也严格按照中央指示,用年画文化巩固新年文化,使二者融合得更加密切,这也使得现在每逢过年贴年画的习俗得以继承与延续。
俗话说得好:“有艺走遍天下,无艺寸步难跨”。雕刻年画模板与精准上色的手艺人,他们便是能在艺术界“走天下”的巧手工匠。杨家埠木版年画雕刻作坊便是此次“译心传艺”调研团的第二个目的地了。房屋古朴,没有富丽堂皇,也没有亭榭阁楼,有的仅是一桌,一椅,一炉。桌上陈列着雕刻木板所需的工具,还有雕刻完成的成品,井然有序的排列着,旁边便是“埋头苦干”的手艺人。调研团成员们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做这样的一份工作,最需要的便是耐心二字,无耐心不成精艺。井要打深,艺要学精,队员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手艺人守护传承木版年画艺术的不容易,也更明白了如今我们传承经典文化离不开工匠精神。
通过本次对杨家埠年画的调研,调研团成员们认真分析了在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下,如何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这样的民间传统艺术,以及如何传承百年的工匠艺人勤劳踏实、无私奉献的匠人精神。成员们认识到,作为一个传承百年的艺术,发展至今仍欣欣向荣一定有它独特的发展魅力与延续方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继优弃糟,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发展,为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匠心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张明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60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