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电(通讯员 李爽)
1987年到2019年,30多年,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利川毛坝区变为毛坝乡,又变为毛坝镇,党委书记来了又走了,农民的破瓦屋变成小洋房,摆脱贫穷奔向小康。30多年间,这里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件事没有变:种茶。7月9日早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踏寻利川,唯务匠心”团队拜访了镇政府的朱主任,在她的帮助下,团队成员下午去了参观了茶园。
队员对毛坝镇党委主任进行采访 通讯员 覃彦旋 摄
向贫穷开战
30多年前,毛坝有些地方有种职业叫“偷”。兰田村一户村民家有6个小孩共8口人,饿得实在没办法,出去偷树卖被抓住,被罚跪在乡政府门口的高板凳上。乡亲们至今回忆起那情景,脸上都忍不住泛起悲戚之情:在饿死与偷盗之间,你选择什么?然而这种情况持续到了他的到来。1984年,黄仕永调任毛坝区委书记。农民的凄苦,黄仕永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下定决心,要给农民找一条活路。毛坝空气湿度大,常年浓雾弥漫,传统种植的水稻易受稻瘟病侵害,产量很低。农民这样形容当年的粮食生产:种一胶靴,收一皮鞋。这也是毛坝人常年饿肚子的根本原因。而毛坝的气候、土壤适宜茶叶种植。黄仕永和区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毛坝大力发展速生密植茶,找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1987年春节过后一上班,黄仕永组织9辆大卡车,带领区、乡、村干部及种茶能手来到鹤峰县走马镇,参观这里速生密植茶园,壮观的茶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震撼了所有人。当年三月,黄仕永再次带领大家到贵州和四川学习茶业发展经验。途中,黄仕永特意带大家来到重庆渣滓洞,对大家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全区茶叶发展动员大会上,黄仕永慷慨激昂地说:“在革命年代,共产党带领人民向敌人开战;在和平年代,我们要带领群众向贫穷开战”。一场空前的造园运动拉开序幕。抽槽换土,积压清肥,调拨茶种,分发化肥,黄仕永和区、乡、村干部无不亲力亲为,现场督办。正是带着对农民群众的这份深厚的感情,30多年来,毛坝的领导干部一任接一任投身茶产业建设,终于使贫瘠的山乡改变了模样。
种茶三十年
茶产业建设的大幕一经拉开,前进的步伐便不再停歇。30年来,无论经历怎样的艰辛曲折,毛坝的每一任书记都在“茶叶”两个字上费尽心思。
办精制茶厂,引入小机械,茶树下水田,引进世行项目,建设苗圃基地,着力于企业改制,引入民营资本,着手品种改良,创建茶叶品牌,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茶叶品质推出高端品牌,一干就是30年。30年间,毛坝党委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毛坝的干部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就是盘大茶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毛坝镇的茶园面积已经达到12万亩。造园12万亩!有多难?观念问题、交通问题、能源问题、管理问题、标准问题、农残问题、收购问题、问题、销售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问题……
1999年,毛坝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车干茶被退回了黑河口岸,原因是10多种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被称为“毒品”。最大的问题还是控制农残,控制农残,一刻也不能耽误。毛坝镇第七任书记张友平怒吼那些当面承诺,转过身又我行我素的的茶农。毛坝干部笑称,毛坝工作“天下第一难”不是计划生育,是控制农残。为了控制农残,农民自己手动除草,创造生态茶园。
毛坝镇村民在茶园里除草 通讯员 覃彦旋 摄
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绝大多数茶农已经认识到控制农残的重要性,外地客商都知道要买农残达标的茶叶就去利川毛坝!
小小利川红
30年来,毛坝党委书记换到了第十任,毛坝群众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再到谋求发展,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利川红火了!”4月28日,产自武陵深山毛坝镇的利川红红茶,作为2018国事活动叙用茶,经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后,一夜刷频,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
一周内,关于利川红的文章与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在天猫商城,利川红成为热搜榜排名首位的红茶品种。利川市政府已接到福建八马、正山堂等著名茶企来电,希望深度合作。5月7日,利川市接到通知,即将在6月中旬举行的向世界各国大使推介湖北洽谈会上,利川有望成为首选茶饮。
今日,社会实践小队参观了焱鑫责任有限公司,这里的茶艺师为我们展示了茶艺,我们都品味了利川红的味道,就明白了为何它有如此大的魅力,茶香四溢,配上琴音,可以细细品味一下午。
茶艺师为队员们展示茶艺 通讯员 覃彦旋 摄
一任接着一任干,30年种茶扶贫。从唐崖河畔到东湖岸边,利川红足足走了30年。历经十任书记,大家都以群众利益为中心,踏实干,守本分,种好茶,才有了今天的毛坝镇,才有了今天的利川。利川今日的辉煌离不开十任书记的任劳任怨,更离不开群众人民的万众一心。30年励精图治,30年硕果累累,30年种茶树,30年利川“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34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