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期间,我们一起从郑州坐高铁到兰考,一个文明全国的城市,学习和考察的这几天时间里,我们大家之间互相照顾和理解,队长给每个队员分配做任务,各个团队成员目标明确,分工明确,最后才能将这次社会实践成功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调研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发表过的重要讲话,朴实厚重,推心置腹,语重心长。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红线,提出了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为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指明了准确的方向。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他在任时所表现出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兰考人称为“焦裕禄精神”。2009年9月10日,焦裕禄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焦裕禄之所以为社会所知,是因为他在河南省兰考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范事迹,以及所形成的的“焦裕禄精神”。他在任时曾带领全县人民治理因黄河决口改道而造成的“三害”。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改变了兰考的面貌。焦裕禄同志为治理“三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好榜样,“焦裕禄精神”也是兰考人民治理黄河和改造大自然的力量来源。
如今的兰考,有着宽阔的街道和整齐的楼房,谁会想到兰考曾经的贫穷落后呢? 让我感触最深的东西,还是“焦裕禄精神”已经扎根在了兰考人的心中,不论我们采访到谁,当我们问到和焦裕禄有关的问题时,大家都能说上几句,脸上也都充满了自信和自豪。几天以来,参观了很多焦裕禄纪念地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焦裕禄的伟大,他那些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学到的东西不想仅仅是将来如何去回馈社会,为人民们办事,更多的是如何去做人。而焦裕禄精神就是这座城市的信条,带领着兰考人民走到了今天,走向新未来。
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曾经在兰考工作和生活过,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而焦裕禄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县委书记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在兰考,我们参观了许多红色景点,这些景点大多将焦裕禄精神与兰考历史文化相融合,集红色旅游和文化体验为一体,在宣传焦裕禄精神时,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兰考的历史文化、建设成果和发展前景。焦裕禄纪念馆还利用现代科技,立体再现焦裕禄治理“三害”场景,让参观者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张张的照片、一件件的实物,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焦裕禄同志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场面,真实的反映了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公仆情怀。大家都驻足观看,凝神思索,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心灵得到了洗礼。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大家对焦裕禄精神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干部群众们战风沙、除盐碱、斗内涝的真实场面,展现了焦裕禄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铸就了焦裕禄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楷模形象!
兰考县的党支部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例如土地流转,大棚种植,乡村旅游的重大事项,县干部们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重大事项公开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提高群众和县两委决策的积极性。通过几天的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县干部了解到,县内的各种发展,为县人民增收的项目,都是有县干部们带头,与入驻兰考县的各个产业,公司协商协调,为县人民增加工作岗位和收入,同时,县委还会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县人民们的业余生活。
焦裕禄精神是一代先进革命人们的精神,是不能忽略不容磨灭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焦裕禄的甚伟功劳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身为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身为年轻活力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必须弘扬前辈们的良好作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国家富足稳定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去努力。
兰考县曾是贫困县,当时兰考县沙丘遍布,土地贫瘠,收成低下,人民生存困难,曾经有许多人逃离这里,而更多兰考人选择和焦裕禄抵抗风沙,治理环境,才有了今天兰考县地发展基础,同时发展地特色产业带动了兰考县的经济。良好的环境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路”就是支持发展环境,发展环境好了,才会有更多地资金和企业流入和入驻。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要求也都是一致的,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的,必须让自己有好的基础,有造之处,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发展。兰考县是扶贫的好典范,干部们为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干好事,县民们也踏实勤劳,为建设兰考县出一份力。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兰考县的发展,离不开真正为群众们办实事,设身处地为群众们着想的县委会和县干部们。县干部们积极带领县民们发展,县民们积极配合,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结果。总而言之,这次“兰考之行”,我收获丰富,我相信这此在兰考学习到的东西,会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8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