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早上9点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赴信阳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坐上赶往信阳市浉河区的面包车,准备前往事先联系好的农家乐里,探访“土著”茶农们的茶园现状。上午10时左右,车辆抵达“秀水山庄”农家乐,农家乐的老板,同时也是几十亩茶园的主人——冯师傅,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吃罢午饭,我们赶往冯师傅家里的茶园。
路上,我们注意到一家名为“遇鉴”的茶叶加工厂,我们一行人都十分兴奋,恰好冯师傅与“遇鉴”里的另一个师傅熟识,因此,我们有幸被邀去参观。
首先,我们参观了茶叶加工车间,了解到从鲜茶到摊晒,分级,杀青,揉捻,生锅,熟锅,干燥,炭焙,直至半成品这一过程的完整工具。车间仅有一门一窗,窗上安装的有消毒柜,收购来的鲜叶,先放入消毒柜消毒后,由员工从另一面拿进加工车间,而员工也必须穿着白大褂,戴手套和头套方可进入。
而后,“遇鉴”的师傅详细为我们讲述了该企业的概况,“遇鉴”茶叶集团是一群曾就职世界五百强企业高干团队,由于对茶行业的热爱,顺应国家发展方向,创立了互联网茶叶品牌。公司旗下主打的有“遇鉴”、“中洲红”、“中原贡”、“陆茶圣”四大系列。品牌定位于“快时尚,健康茶”的主张。以“专业、时尚、便捷、健康”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经过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虽然整体上信阳毛尖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仍有个别茶农面临“请不到人、卖不出去”的困境。一方面,信阳浉河区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在需要采摘鲜叶的季节常常请不到人,年轻的不愿意干,年纪大的又干不动,劳动力成本一再上升。师傅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前几年的时候,整个浉河港也就2万人左右,但是前来采摘茶叶的有5万人之多,相当于整个浉河港人的2.5倍。另一方面,信阳浉河区的个体茶农,通常是将自家的鲜叶或是半成品拿到茶叶聚集区市场上卖,但,受制于产量不高,技术不成熟,茶叶品质的原因,常常有积存,利润不足以抵消前期的投入。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拿出一部分补助资金,鼓励发展集中化,规模化生产,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遇鉴”茶厂建立起来。通过集中化,规模化生产。使得采摘鲜叶跟加工茶叶分离开,茶农投资更小,面临风险更小。茶农将鲜叶卖给茶叶加工厂,茶叶加工厂加工茶叶面向市场,分担茶农风险。
通过参观“遇鉴”茶厂,我们认识到,目前信阳茶叶面临的问题,以及现阶段突出的可行性方案,希望经过此次调研走访,使更多人加深对信阳茶叶的了解,进而提出更多可行性方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7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