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大学生探访老一辈教师:芳华重现,忆苦思甜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丁玉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族振兴的希望。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教育事业历经风风雨雨洗去时代的浮尘,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新时代的学子们在优渥的教育环境下徜徉在学海中,不应忘怀往日的泥泞路途。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拨开历史的迷雾,开启尘封的记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聚焦平凡教师,纵观教育变迁”实践团队来到芜湖市凤凰山社区拜访在上世纪求学任教的苏晓云奶奶,聆听她的芳华往事。

苏晓云奶奶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于上世纪后半叶在安徽省乡村小学求学任教。通过她对前半生经历的回忆,为队员们打开了时光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新旧交替,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在历史上延绵2000余年的私塾退出历史的舞台,学堂里不复有四书五经的郎朗诵读声。取而代之的是跟随时代潮流的新式教育,国家建立了公立学校,设置国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美术、音乐和体育这些门类较为健全丰富的课程。苏晓云奶奶在芜湖市郊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长大,她回忆,当时周围几个村庄的小孩子都聚集在一所公立小学里念书。学校是由老式的祠堂改建的,一间高高木头房梁撑起来的简陋的房屋,上了几年学后因年久破败狭小,公立小学就迁到别地,离家大概八九里的路程。“当时年纪太小,就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天蒙蒙亮就爬起来走路去学校。碰上雨雪天气,路上泥泞,更加难走,雨水混合着黄泥巴黏在裤脚上,渗进鞋子里,要湿漉漉的在板凳上坐上一天。”奶奶向队员们复述起那段求学岁月仿佛还历历在目,宛若昨日。学校里老师不多,一个老师同时肩负着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教学任务。一块斑驳的黑板,一小节短促的粉笔,一本翻来覆去不知多少遍的书本交织成一幅最简单的画面浮现在老人的脑海里。那时的学校、课业一如窗外相连成片的稻田,绿意随风起伏,上面高悬着一块澄澈蔚蓝的天空,一眼便可看穿。

这样每天背上家产布包、揣着几本课本上学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是万般宝贵的。家庭条件的不允许,长辈们落后腐朽的观念使小孩子,尤其是女孩没有念书的机会,不如留在家中充当一个劳动力,帮着干些农活更好。苏晓云奶奶说好在家中一个堂哥上过学、是个文化人,他劝说自己的母亲放手才让她有此“殊荣”步入学堂,识文认字,学些知识。但上学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总归是不如干活的人,“米饭都是留给干活的人吃的,小孩子上学就吃些锅巴水啊汤啊,把肚子填饱就行了。”回忆起多年前长辈赤裸裸的差别待遇,苏晓云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漾出慈祥的笑意。“而且啊”,奶奶眯眼笑着嘟囔道:“小孩子放学后要被支使去补干农活。我那是年纪小不会干什么农活,我奶奶就派我去晒稻场看鸡,不让鸡偷吃稻子,我就在边上拿一根老长的竹棍在边上挥。”听着苏晓云奶奶津津有味的回忆,似乎把队员们带到了那个余晖普照的晒到场上,一个小孩与一群小鸡“斗智斗勇”的滑稽场面。时光如水,苦涩的童年经过岁月的沉淀已在心中酿出甘甜的味道,奶奶眼眸沉静,神态淡然,那些年求学的艰辛不易早已释怀。

后来,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晓云奶奶离家在安徽泾县一所乡村小学执教,奶奶说学校里的孩子都很喜欢她,觉得她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好老师。乡土间长大的孩子大都淳朴,但也有不听话的“野孩子”,遇上这样的小家伙,有的老师就抄起棍子用武力驯服他们。苏晓云奶奶连连摇头,不赞成这种做法:“对学生要有一颗真心,多为他们想想。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强,最好的方法是等一会儿,跟他好好沟通,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所以,她从来不打也不骂自己的学生们,她打心眼儿里看他们都是可爱的,小孩子们也都很敬爱这位温柔的苏老师。在当时,奶奶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到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去,令人心生敬意。

与奶奶的谈话告一段落,反观今时今日的教育环境,当真是另一番天地。孩子们求学的愿望不会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搁浅,他们可以通过知识扭转自己命运的航道。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家长尽心尽力希望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整个社会的教育氛围浓厚,学习被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听闻老一辈人对往事的追忆,我们更应懂得珍惜和感恩前人的馈赠。

一位老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独家记忆质朴而又平凡,浸透了生活的苦涩,却是上世纪平凡家庭教育的缩影,折射出祖国母亲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艰辛和不易。站在七十年的节点上,吾辈当发愤图强,勇立新时代的潮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8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碧水出渠首,陶岔展风貌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开启了渠首陶岔之行。来到渠首,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丹江口水,库水碧波万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移民故事千家颂,移民精神万古春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时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 公共管理学院“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南水北调大工程,移民精神铸丰碑 ——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南水北调淅川移民

饮水思源,前赴征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为深入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体悟丹江口市两次搬迁共40万移民“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2023年7月9日,华北水利……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汉水丹心,最深移民情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园”筑梦淅川实

“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这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 ——“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社会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渠首立陶岔,碧水绘宏图——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

1969年元月,南阳地区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多万群众,展开了陶岔大会战。为更加深刻的领悟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感受陶岔大会战的壮烈场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汤山湿地公园实地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美丽乡村共建设 村村富裕齐并进

美丽乡村,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各乡镇以此为目标,拼力追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是乡镇达成的标准,在实践队队员的调研中,也发现……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雄安新区绿色出行调研心得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加入了海南大学雄安新区绿色出行调研团。这个实践项目是在外国语言文学院立项的,我作为非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来参加这个项目,其初心很纯粹,那就是想要亲身地去雄安看一看,了解一下雄安新…
与雄安队的你们
2019年7月20日,我踏上了前往雄安新区的动车。随着车门再次开启,我走出车门,默默在心里对自己说:“雄安,我来了。”走出白洋淀站,华北平原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似乎在预示着这趟社会实践之旅的蒸蒸日上。…
雄安新区,智慧启航
自雄安新区成立起始,“绿色”一词就围绕在整个新区规划中,而我们海南省也同样响应绿色低碳的号召,并且一步步推进实践,所以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为追寻中国改革开放的足迹,感受改革成果,紧随改革开放…
我们与新区建设共发展
7月20日,雄安新区绿色出行调研团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第一处便是具有代表性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我们去了中国移动的产业研究院,体验了VR技术在雄安新区…
欢声笑语做实践
从2019年7月20日到24日,由我和另外五个小伙伴一行六人组成的海南大学雄安新区绿色出行调研团奔赴河北雄安新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无尽的欢笑与成长,一切尽在不言中。7月19日,六个人从全国各…
尽自己最大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寻访老党员廖海春同志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加大学生资助宣传力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成立了“学生资助宣传宣讲团”。2019年7月2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学生资助宣讲团成员陈萍回到了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秀鱼潭…
一师学子赴湖南永州宣讲资助政策“调研中国,助力扶贫”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加大学生资助宣传力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成立了“学生资助宣传宣讲团”。2019年9月6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学生资助宣讲团成员陈萍回到了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秀鱼潭村…
武汉大学生赴泾县:追寻红色记忆乘风扬帆,铭记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薪火相传终有继,红色基因续血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8月17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与健康专业特色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安徽省泾县云岭革命老区开启青年…
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福建农林学子赴河南考察
“青年学生要勇担时代重任,提高实践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希望。7月中旬,在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组织下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子前往河南省鹤壁、濮阳、周口市开展“…
【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梦想起航,新生入学培训
为使2019级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于2019年9月7日晚在人合楼8122教室对刚刚入学的2019级新生们举行了以“走进大学,开始人生新篇章”为主题的班会。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兼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