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添实践意义,丰富实践内涵、多样实践形式,7月8日至7月1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通过三河古镇政府部门联系到当地蓝天艺术学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爱心支教活动。
活动期间,团队教学组针对教授对象并非文化课学习而是绘画、舞蹈等艺术门类学习的特殊性质,制定了专门的教案,提前一周开始备课,发挥中文专业的优势,将三河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绘画课相结合,用古色古香的中国风吸引舞蹈课的学生,另外开设国风朗诵课和特色声乐课。为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趣味体验,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彩色蜡笔,绘出想象中的三河
通过古镇特色画和扇面设计两种形式,既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向孩子们介绍三河古镇的传统特色文化,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亲手画下心目中的家乡——三河古镇。孩子们拿着彩色的画笔,用稚嫩的笔触,一笔一笔慢慢勾勒出自己想象中的三河古镇,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模样,队长李瑶瑶不禁感叹道:“这次实践获得,即使没能获得什么大的成就,只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三河古镇的独特之美,也就足够了,来到这儿,不虚此行了!”
队员杨沛昀与张与君小朋友一起为图画上色。何华东 提供
“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三河古镇!”张与君小朋友举起画儿向队员们展示道,画中不仅有三河古镇特有的古巷廊亭、拱桥画舫,还有飞驰的小汽车和翱翔空中的大飞机。那五颜六色的画面不仅是孩子的童趣,更包含着孩子对家乡的美好期望。课程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告别,有的还将自己的作品送了给老师,一位小朋友拉着父母的手笑着说道“今天学了好多以前都不知道的传统文化,都和我们三河有关呢!真希望下个星期京京老师他们还能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而认真准备了一个星期的课程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也是最好的回报了。
朗朗颂声,吟出新时代的祖国
朗诵课,要注重的不仅包括形式还包括内容。队员们不仅教授一些朗诵时应该注意的方式方法和特殊的小技巧,还从内容上把关,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首长诗。长诗将《月光下的中国》和《任性的我》两首诗进行改编融合,并且加入三河古镇的特色。按从个人到家乡再到祖国这样水到渠成的顺序,依次递进。借助这首诗,将个人对梦想的追逐,将三河的美丽风光,将七十周年来,祖国的伟大成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孩子们在注重个人理想追求的基础上,一定要心怀一个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跟着孩子们一起朗诵时,队员杨沛昀还红了眼眶,下课后,她对记者饱含深情地说道;“当时在耳边回响的,不仅是孩子们稚嫩的颂声,更是一个个字、一句句话砸在我心上的声音,他们是需要呵护的花朵,更是祖国未来的新星!”
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朗诵。李思远 提供
轻盈身姿,舞出少年人的神采
“少年强则国强”在教授舞蹈时,教学组专门挑选了以《少林英雄》为伴奏的一支舞。熟悉的音乐一响,孩子们像炸开了锅的蚂蚁,七嘴八舌的嚷着“听过”,而老师笑着问大家会不会跳时,孩子们安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那大家想不想学呢?”老师话还没说完,就被孩子们整齐又响亮的一声“想”给盖了过去。小姜老师先向孩子们解释了歌词的大致含义,再对“一日不练十日空”、“习武先习德,学艺先学礼”、“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等有涵义的歌词做重点讲解,然后才开始教学舞蹈动作,一个一个的纠正动作,最后才是让孩子们一起把舞蹈完整的呈现出来。
教学组组长罗莹坦言,选择这支舞的,不光在于这是孩子们熟悉的歌、歌词直白传递出来的道理也通俗易懂、且动作简单易学,更重要的在于,歌词中富有正能量的东西教给孩子们也是最合适的。同时,也希望孩子们都能体会歌词中的内涵,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队长李瑶瑶听孩子分享舞蹈课上的趣事。何华东 提供
在与童真碰撞、与童趣共舞的一周里,队员们不但感受到孩童独特的纯真,而且将三河古镇特色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给了他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生活着的小镇是多么的独一无二、多么的美丽优雅,带他们领略非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队员们还将自身专业知识融入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能认识到安宁祥和的生活永远离不开祖国母亲的强盛,教会孩子们什么是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意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2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