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学院上善若水调研团开展第七次调研
7月10日至7月12日,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上善若水实践调研团赴济南市进行关于水利水文与城市发展的第七次调研。
广为诟病的市内河(一下雨就积水)问题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损失使城市管理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由于对城市地面的过度硬化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在2012年4月, “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济南市入选为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济南市不同地方部署了不同的海绵城市工程。实践调研团在三日内分别前往山大南校区东门、舜耕路口东侧、舜耕路口西南角三地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
调研中,小组成员细心观察工程的特点和原理,纷纷惊叹于工程师们缜密巧妙的设计。但由于城市最初的设计规划并没有纳入海绵城市的考量,整个城市的“海绵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光如此,工程师们要设计的工程不仅仅只是要求功能达标,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路上,困难依然很多。
在最后的调研总结中,队长袁庭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被动地解决城市内涝,更是主动地追求生存环境的改善,满足人们对于自然与人和谐的追求。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由单纯地追求高度与面积逐渐转向追求美的境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8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