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更新,各种新兴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而一线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感触最深的一环。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聚焦平凡教师,纵观教育变迁”实践调研团队前往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实地体验新兴教学模式,并与多位一线教师对话,以教师之眼,观教育变迁,探寻新兴教育模式下教师的全新定位。
文学院“聚焦平凡教师,纵观教育变迁”团队在第十二中学门前合影留恋 。丁宸娴 提供
从“有形的手”到“无形的手”
一进入教室,队员们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魅力——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逐渐转向学生。“同学们,大家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稍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樊老师在讲台上说到。在短暂的讨论结束后,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再加上樊老师时不时的点评与补充,课堂氛围轻松、融洽。
在课堂上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并主动进行探讨。而教师更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适时地总结提高。从“台前”到“幕后”,“教师之手”悄然隐藏,却带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和锻炼提高。
从“填鸭者”到“点灯人”
樊老师已经在第十二中学工作了二十多年,回忆起这些年教师角色的变化她风趣地说道:“我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很多硬件设施都还跟不上,老师们只能站在三尺讲台上,靠着一根粉笔 ‘走天下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仿佛是一场‘独角戏’,教师是课堂上当之无愧的主角,学生接受教育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基本上是属于‘填鸭式’的‘粗暴’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革新,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往这种一股脑灌输知识、不求回应、没有检验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了,教师的身份逐渐从早年“填鸭式”学习的监管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灯人”。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教师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与交流——不仅要有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还要有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自己的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课堂外根据授课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达到良好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力求为学生带去更好的教学体验。
从“师者”到“长者”
“我的学生以前都喜欢叫我张姐,现在年纪大了都叫我张妈了。”快人快语的张老师自我介绍道。张老师担任班主任多年,她认为教师不应该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生活和品德的教导更为关键。如果不是看到张老师桌上堆积的明信片,我们很难了解到这位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张妈”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说起这些明信片,张老师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成绩至上论”的时代似乎已然落幕,当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要求的大幅度提升,这也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师角色极需转变。教师角色应该从“高高在上”的师者转变为“平易近人”的长者,而相应的,对于学生心理状态和生理素质也应更加关注。
队员们在与樊老师对话。 丁宸娴 提供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带去知识,但更应该做的、更重要的是打开一扇窗户,去启迪孩子们的心灵。
都说师者是园丁,为人师者,他们所付出的,的确太多太多。但把这些一线老师比作引领者、点灯人似乎更为贴切,他们踮起脚悄悄把学生心中的灯给点燃,他们爱惜地去呵护被暴风侵袭被雨水浇熄的灯光,他们行走在黑夜中,所带来的却是光明的前夕。
点亮一盏小小的灯,或许不会有整片夜空的绚烂美丽,但是一盏灯,就是一个孩子的梦想。时代在发展,一成不变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模式早已不再适用,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不断探寻自己的新定位,让每一个孩子看见自己心中的光明和温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5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