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程似锦——华农学子与岗位科学家一起在田间挥撒汗水
为了真正走进科研、走近实践,自7月30日起,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黄冈农科院社会实践团跟随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团队的王茂军教授一同赴黄冈进行为期10天社会实践。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根据棉花纤维的长短,可将其分为三类:海岛棉、陆地棉和亚洲棉。海岛棉纤维细长,有光泽,是三种棉中品质最佳的。陆地棉纤维长度中等,亚洲棉纤维短粗。由于棉花种植过程耗费人力且机械化不能大程度实现,因此全国棉花大范围种植地区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新疆一带。
田间管理时,实践团见到一些常见的危害棉花生长的害虫——地老虎、蚜虫、蓟马、红蜘蛛、棉铃虫等。“在苗期,可将毒死蜱和土混用撒至棉花根颈周围,这能有效防止地老虎的危害。在苗期及以后,不免蚜虫、蓟马的危害,可阶段性使用药剂喷施。”李中华师姐一边带着实践团观察植株一边讲解道。
一个棉铃自开花到吐絮所经历的时间成为铃期。陆地棉铃期一般为50-70天,海岛棉铃期一般为70天以上。从开花受精到吐絮,一般要经历三个时期;体积膨大期、内部充实期、脱水干裂期。由于实验需要,实践团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地里采摘不同实验材料在不同时期的花、铃。采摘棉花看似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在八月的太阳下一直劳作,也是十分辛苦。实践团中有的队员因为棉花茂盛意外扭伤了脚,有的队员被隐翅虫叮咬出现红疹,但始终没有人轻言休息。“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我知道我现在所经历的都只是小的考验,如果想要在棉花研究领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我。”实践团成员谭浩哲这样说道。
采摘结束后,在棉花团队涂礼莉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学习着对实验材料剥样。在剥样的同时,还观察了不同时期的棉铃着生的相对位置。涂礼莉每天上午来实验室和大家一起剥样,一边手上忙着一边对同学们说:“在实验室动手学习中不仅能回顾和检验既学的知识,还能帮助你们养成耐心细致、对事物敏感的实验素养。你们一定要抓紧大学的黄金时间,要在实验室的科研中下功夫,也要多出去走走开拓眼界,锻炼情商,提高修养,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家默默听着,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十天的社会实践转眼就结束了,这段时间以来的下田实践和理论学习,我们接触到了很多科研知识和研究技术,也发现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转化之间仍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经从黄冈归来,但科研未停,实践未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3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