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我跟随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华相传实践队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饶是在电视上看过了很多的抗战片,面对纪念馆里曾经的那段烽火狼烟,我的心里还是揪心的疼。
还未进纪念馆的大门,我就被门前厚厚的一堵墙吸引了视线,据讲解员介绍,那是抗战时期留下的,人们把它保留了下来,为那段沉重的岁月留下了记忆。厚厚的一堵墙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壳,摸着一个个弹壳,我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枪林弹雨。那时候的战士们难道不怕疼吗?此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曾经采访过的一个老党员的声音:“怕疼,怕死,但更怕完不成任务。”我站在那堵墙前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涌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更有悲伤。
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我进入了纪念馆中,馆里陈列着抗战时期战士们曾经用过的武器和工具,它们静静地躺在这里,向后世的人们讲述那段逝去的往事。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有泥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泥塑还原的场景有很多:战士们凑在一起交流学习、老乡们为战士打掩护,游击战时紧张激烈的场景……在纪念馆里,我还了解了很多英雄事迹。在孟良崮战役中,李蓝丁和医疗队的队员们编入了转运总站。部队到哪里,她们也到哪里,成为前方与后方的桥渠,接受纵队的伤病员,再转向后方去,经常离前线只有二、三十里。在敌机袭扰下,沙滩上、山脚边,她们以一天一夜的时间,折起可容千副担架的篷帐,把山沟变为树林,来收容伤员。有时刚搭好,情况变了,得立即收拾了到另一地方重搭,但是她们却从未抱怨过。伤兵一到,洗脚擦澡、喂饭、包扎、施行手术、换担架,后方转运等一系列的工作就来了,要在几个小时内医治几百位伤员,最多时甚至收转到三、四千人。因此,她们一直在同敌人争时间,同细菌争时间。李蓝丁像指挥部队一样,用旗号指挥各种工作,紧张的在战场附近抢救伤员;等到战事结束。又得立即随部队转移。她们的努力,跨越了生与死的距离,为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力量,为无数个家庭带去了希望。我想,人们称她为中国的南丁格尔,她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我看着照片中这个眉眼温柔、面容姣好的姑娘,怕是难能将这面容和事迹中勇敢果断的姑娘相重合,她多么勇敢啊,将爱和希望撒播到了战场,今日的我们,能做到像她那样英勇无畏吗?
在革命战争中,流血牺牲的是革命战士,但是又不仅仅是革命战士,还有那些人民群众。战士是人民养出来的儿子,物资是人民省出的物资,人民为了战争做出的流血牺牲,又怎是一两句话便可描述出来的?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很多张照片,老母亲送别儿子的依依不舍,儿子看到父亲遗体时的悲痛欲绝,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支前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血与火的战争中铸就的沂蒙精神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 人民军队和老区群众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也雄辩地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民支前、全程支前、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就这样,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人冲上去。
从纪念馆走出后,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大片碑林,那正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战士的纪念碑,我和队友默默的绕着整个碑林转了一圈,如今的和平盛世,也正是他们盼望的吧?假如时光倒流,那些和我们一般年纪的年轻人,对中国又怀揣着怎样的向往呢?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人们不该忘记那些英雄,那些事迹,岁月带走了那些红色岁月,却带不走我们一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2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