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寻华夏文明,传承民族基因”主题实践团队第二组此次暑期实践的主题是“探寻古都大同佛教文化与传统建筑”。本小组于七月十五日抵达大同市,经过一天的休整与准备工作后,于七月十六日正式开启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首日,本小组将大同市最富盛名的人文景观云冈石窟作为实践地点,试从云冈石窟入手,探寻北魏时期佛教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与传统石刻雕塑艺术。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51个,造像5100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各类造像形象生动活泼,姿态飘逸隽秀。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
云岗石窟距大同市中心约三十分钟车程,大同火车站设有旅游专线可直达景区。本组沿昙曜广场——佛光大道——礼佛浮雕墙——灵岩寺(山堂水殿)——写经院——石窟群——周总理纪念室——云冈北魏皮影、木偶馆——云冈陈列馆——演艺中心——食货街的线路对石窟群进行了探访。
云冈石窟的石窟开凿大体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据景区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恢弘壮大的云冈石窟给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大家无不惊叹于中华先民的智慧与才能。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融合与发展就体现在这些文化精品之中,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还要我们续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