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履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经过层层选拔,从食品、新能源、植物、生物工程专业中选拔了16名优秀学生组建了一支淮阴工学院生科学院“青山圾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实践期间,团队将奔赴清江浦区各街道为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关键词:垃圾分类三下乡青山圾语暑期实践
学校: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作者:刘慧 王靖雯
一、实践导语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如何处理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已经成为每个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2亿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困境。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环境,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世界难题”。[1]因此我们实践团队赴清江浦区各街道进行走访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群众树立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还阐明垃圾会造成的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二、具体实践内容
1、调查问卷
表一 调查问卷人群分布情况 通讯员 刘慧 提供
根据表一,参与调查的人群性别比例接近1:1,且调查人群年龄阶段分布比较广泛,比例较均衡,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图一 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程度表 通讯员 刘慧 提供
根据图一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程度表可知,38.5%的人很少有垃圾分类习惯,32.3%的人偶尔有垃圾分类的习惯,23.3%的人从来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只有5.9%的人经常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可见现阶段垃圾分类意识还未完全普及,垃圾分类的宣传任重而道远。
图二 垃圾投放点形式表 通讯员 刘慧 提供
根据图二,垃圾投放点形式表显示,占比最多的是分类垃圾桶,达到62.6%,传统垃圾桶占比25.3%,无垃圾桶随意堆积和固定垃圾站这两种方式占比较少,分别为5.6%和6.5%。由此可见,在分类垃圾桶的摆放设置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极大的方便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应继续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放置,进一步减少垃圾混杂堆积的现象。
图三 最有效宣传途径表 通讯员 刘慧 提供
根据图三,电视广告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宣传途径,占32.7%,网络媒体紧随其后,占27.6%,杂志,书本的所占一定比例,达到22.8%,而政府的号召和规定则相对较少,占16.9%。可见,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和网络传播宣传居民接受程度高,宣传效果也较好,建议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的规定和方式方法。
图四 垃圾分类存在问题的分析表 通讯员 刘慧 提供
根据图四,对当前垃圾分类的存在问题做了具体分析,认为垃圾分类意识不够的占大多数为38.1%,认为是对生活造成不方便的占29.3%,还有18.1%和14.5%的人认为是人们宣传不够和垃圾桶太少。所以下一步的垃圾分类推广中应进行重视垃圾分各渠道类的宣传,提高人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适当增设分类垃圾桶,方便广大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2、实地走访
淮安市现有部分区县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中国天楹集团合作打造金都花园、中天优诗美地等一批智能化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涟水县试行“环卫+物业”模式,着力构建分类收运处全链条体系,同时逐步推广居民分类投放获得积分抵交物业费等激励模式。而清江浦区则在垃圾分类上落后于部分区县。
我们实践团队主要从清江浦区的小区,学校,商城,景点,乡村,垃圾中转站以及王元垃圾填埋场这几个地点进行走访调研,深入调查周遭生活垃圾处理的每一步过程。
小区:
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调查了淮安市中央美地小区、幸福美地小区、碧涛园小区、翰林花园小区、学府名门小区、九龙湖•金泽苑小区。
其中中央美地小区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开展得较好,小区内街道整洁,绿化覆盖,各类设施较为完善。小区内设有专门的分类垃圾箱,它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棉麻织物、有害垃圾等,样式较为新颖,每个不同功能的垃圾箱上都明确的标有同类型的废弃物应当投放的垃圾箱类型,而且在不远处也有专门的旧衣物的捐赠箱。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小区部分居民有了解并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
学府名门小区和九龙湖·金泽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也很不错,小区绿化覆盖率高,随处可见关于垃圾分类的小标语和标牌,贴心的提醒,还在多个地点贴上了呼吁居民实行垃圾分类的横幅,四种垃圾分类箱、旧衣物投放箱、宠物便便箱等也随处可见。小区物业对于垃圾分类重视程度很高,自2018年便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并且对居民做有足够宣传,居民大多对于物业实行的垃圾分类这一举措有极高的配合度。
但也有部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幸福美地小区建设还未完工,还没有太多居民入住,所以垃圾箱数量比较少,但通过小区垃圾处理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虽然小区内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但是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完全普及;翰林花园小区绿化覆盖程度一般,小区里有一千多住户,基本都是老年人,很少能够看见青年人。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十分薄弱,小区内基本上没有垃圾分类箱,所有垃圾都是倒入一个垃圾箱内,每天会有三吨左右的混杂垃圾被处理。
学校:
实践团队走访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淮阴信息技术学院、食品学院。
其中,淮阴工学院虽然放了暑假,但是垃圾处理站仍然在工作中。由于垃圾分类未有完全实施,特别是易腐垃圾混杂在一起,所以依然有些垃圾的腐臭味弥漫在空气中。通过对工作人员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该学校每天大概会产生10吨的垃圾。随后我们来到淮工的食堂,通过相关咨询我们了解到一个食堂大约一天产生的厨余垃圾有1500斤左右。
在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我们采访了校园内来来往往的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他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南林的校园内调研时,我们发现了一处比较隐蔽且简陋的垃圾中转站,这里散落着各种垃圾,可见学校并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我们的小分队成员还进入了食堂,工作人员在采访中提到,南京林业大学食堂一直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食堂每天产生的废弃食材、丢弃的饭食等等,这些都会由泔水公司统一处理,另外食堂所产生的其他垃圾食堂的工作人员也会将其进行分类处理。
在淮信和食品垃圾分类箱并没有实际投入使用,校内的垃圾中转站也同样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
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不仅涉及到学校的绿色管理和绿色生活的变革,而且是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学校评价的重点领域。[2]
黄元中心村:
因为乡村地处偏僻,政策很难落实下来。我们采访到一位环卫阿姨,她向我们表示:她对垃圾分类不是特别了解,附近也只有一种垃圾箱,并没有我们口中所谓的分类垃圾箱,平时生活中不会去注意将垃圾分类,他们会将垃圾全部投放入一个垃圾箱中,然后由垃圾车统一运走。甚至当地的居民很多都没听说过垃圾分类。
商城:
新亚商城、花漾城
通过采访行人发现,大部分人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高,他们生活中很少有垃圾分类的这个习惯。并且通过采访也发现附近生活垃圾房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整个花漾城和新亚商城的垃圾都会运到这个生活垃圾房,然后再通过这里的初步处理之后再运往垃圾中转站,每天平均处理的垃圾量在10吨左右,但是在周五、周六、周日还有其他节假日这里的垃圾日产量会急剧增多。垃圾的初步处理也只能将其堆放在一起,再运往更大的垃圾中转站,很少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景区:
河下古镇
在景区,我们仅看到了一些常见的普通垃圾桶,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而且景区内缺少垃圾分类的工作机构。通过对景区游客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人们对于垃圾分类只是简单了解。我们还调查了景区周边的一些商贩的垃圾产量及有无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大部分商贩都表示没有进行专门的垃圾分类。
环卫阿姨表示,近几年来淮安市居民的素质有所提高,居民在街道随便乱扔垃圾的现象现在已经十分少见。而且,现在在马路上也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箱,阿姨还表示自己一般会遵循垃圾分类,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等分开投放入不同的垃圾箱中。
垃圾中转站:
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他们会先将垃圾进行一定的分类,然后由液压机进行压缩处理,随后再将压缩后的垃圾拉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王元垃圾填埋场:
据这里被采访的运送垃圾的货车司机介绍,垃圾填埋场的占地面积超过了400亩,包括地表几十米以上的垃圾山,及地下30米多米的深坑,这里储存了整个淮安市15年左右的所有垃圾,填埋的垃圾超过了一千万吨。此外,淮安市的垃圾只能往这里运送、填埋、堆砌,没有其他方式来处理垃圾。据司机表示,一个区每天有三十多辆车运送垃圾,而且每辆车每天运送的垃圾量视情况而定,有多有少,城市每天需要运送四趟左右,而农村每天大约需要两趟。这个填埋场每天大约会新增垃圾1800多吨,今年九月份王元垃圾填埋场就要到达它的使用寿命。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方式!
总结:
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垃圾产生量,还能降低处理费,提高垃圾处理资源化效率。按照中国目前的现状,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相关政策的出台、配套设施的完善甚至垃圾收费体制的建立等,都需要逐步完善,可能需要15年到2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才能成熟。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阶段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地步,迫切需要政府、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及处置工作。[3]
针对于淮安市清江浦区的垃圾分类现状,城市居民意识总体呈现出由薄弱到加强的过程,在全国推行垃圾分类的情况下,各个小区对垃圾分类也逐渐重视起来,增加了垃圾桶的分类以及对居民的知识普及。反观商城以及景区,并没有具体化的知识体系,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不光要在小区着重开展宣传,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也要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样的,政府的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实现绿化城市社区的美好心愿。
同样,通过这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奔波中锻炼了自己,能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也在调查问卷的形势下,提升了自己与人交往的水平,充实了自己的暑期。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也是这次社会实践带来的一份进步。最后,感谢清江浦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携手让清江浦的发展更上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孙乐岩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绿色科普 2019年第1期总第176期
[2] 郭延柱,王艳艳,王聪杰 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及运行 环境科学与管理 第33卷 第一期 2008年1月
[3] 沈颖青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 北方环境第23卷 第8期 2011年8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