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肘阁抬阁,探寻文化临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号召广大青年群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滁州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19年8月1日至7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6名同学组成了“国情社情观察行动项目”实践小组,奔赴临泉县开展了以“寻找肘阁抬阁,探寻文化临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肘阁、抬阁”是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相传早于明代就有,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肘阁从抬阁演化而来,由表演者和执撑者两部分组成,执撑者多为青壮年。在表演时,执撑者身负一个制好的铁支架,在身上绑牢,身穿道袍遮掩,铁架从一袖筒中露出。根据节目内容,选择以鲜花、瓜果、禽鱼、器皿、兵器等装饰铁架,以假乱真,给人错觉。抬阁是由2—8人抬着一些固定在铁支架上,穿着戏服的小演员,按照规定的角色表演一些动作。
“肘阁、抬阁”表演
实践小队在临泉县找到这一文化的传承人——刘文昌先生。刘文昌先生自幼时喜欢文艺,四岁便跟随出演。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开起了“肘阁、抬阁”表演班子,用三十多年去传承和培育了一批批的新人。老先生也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刘文昌先生对和小队成员的交流和讨论中表现出对这一文化的无限热情和担忧。通过交流同学们了解到,他正在不断改进表演工具和表演方式,希望能让这一文化更好的表演和传承下去。在与刘文昌先生的交流结束后,他热情地为小队展示了表演用具和服装,还邀请我们试穿“肘阁、抬阁”的戏服。之后实践小队跟随刘文昌先生一同参观“肘阁、抬阁”展示厅,通过讲述与图片文字记录,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到“肘阁、抬阁”文化的前世今生。
试穿“肘阁、抬阁”的戏服
“肘阁、抬阁”展示厅
实践小队在与刘文昌先生交流后前往了文化局了解目前对这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看法,在与负责“肘阁、抬阁”文化发展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解后,得知目前在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不仅为刘文昌先生做了个人纪录,详细记录了“肘阁、抬阁”的表演方式,表演工具等,还设立了专业的文化局对这一地区的文化进行保护,由文化局直接管辖,力求最大限度的保护。对“肘阁、抬阁”表演进行补贴,直接增加了“肘阁、抬阁”的表演数量。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肘阁、抬阁”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现代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从业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表演节目单一等。对此有关部门每年开设培训班,赞成民间“肘阁、抬阁”表演班子的建立。当地文化部门正在努力申请让“肘阁、抬阁”文化得到更高一层的保护和称号。
前往相关部门进行了解
“肘阁、抬阁”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在局部地区有很高的名气,但是稍远的区域都不出名,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虽然“肘阁、抬阁”表演班经常参加其他地区的传统艺术交流会,但是受制于工具多,运输不便等因素,并不能大范围的表演与传播。
在现阶段,让同学们去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对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辩证地继承;其次,创造性转化;第三,创新性发展;最后,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所以在“肘阁、抬阁”的发展与传承方面还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需要人民群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随着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束,实践小队从这一次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了自己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各个措施。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锻炼培养了小队成员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不畏困难的精神,对营造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观展示厅
参观文化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