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纪实:陈远春——400年家族重获新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胡军舰

三下乡纪实:陈远春——400年家族重获新生

(通讯员 胡军舰)近期,陕西师范大学白河“三苦”党建实践调研团队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团队来到了近日遭遇特大山洪的白河县卡子镇。山洪前,卡子镇白房阔路,早已没有了从前的落后破败,镇上的幼儿园、小学正在缓缓耸立。在调研中,团队采访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代表陈远春,聆听了他的故事。他的经历,正如卡子镇的发展,历尽磨难,破后而立。

陈家大院正景。通讯员胡军舰 摄

在距离白河县城关镇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卡子镇陈庄社区的一座青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大院——陈家大院。世世代代的陈家人从这里走出,去到世界的角角落落,又最终回到这偏远美丽的山庄中,落叶归根。乡土情思,袅袅不绝;家族香火,延续至今。

陈远春,如同每个陈家子弟一样,从小生活在秦楚大山之中,翻山坎,越大岭,让他形成了每个白河人共有的坚韧乐观的性格。但是,传承百年的家族在时代的变换下遭遇了风雨,飘摇不定。白河天生的艰苦自然环境“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让他在家乡难以谋得生路,在当时白河建设极度落后的情况下,16岁的陈远春无奈之下背井离乡,去到了河南山西一带,流转各地,四处打工。

刚到河南的陈远春,16岁。他来到了一家砖厂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块块砖头,推动他的不仅仅是生活的重压,还有少年骨子里深藏的倔强。很难想象,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骨骼,在砖石的一次次重压之下,会发生怎样可怕的变形。但这一切都没发生在陈远春身上,一次次的重压,让他的步子变得越发沉稳;一遍遍的搬起放下,让他的身骨发育得日益结实。青春的少年早早磨去了浮躁尖利,形成了如秦楚大山一般沉稳深邃的心性。20岁左右,陈远春来到了山西一家煤矿上,当起了煤矿工人。“下矿就像打仗一样,每次下去都得冒着生命危险。”“吃过早饭之后下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午饭、晚饭呢。”已年过四十的陈远春,再回想起当年的打拼经历时,依旧唏嘘不已。在煤矿上做了好几年的煤矿工人后,陈远春凭着自己这些年打拼的经验,开始组建小队,承办煤矿工程。但就如他的话一样“下矿就像打仗。”在见过了许许多多发生在矿上的悲剧后,陈远春突然发现自己累了、疲了,想家了。他看了看自己因久在煤矿而染得漆黑的双手,他决定,他该回家了。那一年,他儿子八岁;那一年,他30岁;那一年,他离家已过14年。

刚回到家乡的陈远春,发现家乡条件虽比起他年轻时已改善不少,但还是没能摆脱贫穷的阴影。十多年在外闯荡的经验与勇气,让陈远春利用当地优美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民俗的优势,在镇上开办起自己的农家乐民宿。凭借着自己的胆大心细和辛勤奋斗,陈远春的农家乐发展渐入佳境。几年的时间,陈远春的农家乐就如同雨后春笋般,从当初的一栋楼,发展成两栋、三栋、四栋......在2013年精准扶贫思想提出之后,陈远春更是把握时事政策,努力发展,在白河县委和卡子镇镇政府的帮助下,陈远春在2016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白河县三佳山农业综合开发性有限公司。从此,陈远春开始了自己的特色农业致富之路。但在公司成立不久,陈远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镇子上开办的农家乐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景观特点,虽然周围都是群山峻岭,但却由于缺少开发而导致游客只能远观而不能近临,极大的影响了游客再来的热情。就在陈远春苦思冥想解决之法时,山上的陈家老宅如同一道火花一般,点亮了他的脑海。陈家大院,所有陈家人生命轨迹开始之地,也是陈家人魂归梦墟之处,位于群林簇拥,绿水相依的大山之中。陈远春看着这熟悉但早已蒙尘的故居,飘零的心定了下来,重归故土,老树抽芽。说干就干,是白河“三苦”精神内涵之一——群众苦干的表现,而身为白河子孙的陈远春,更是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2017年建设至今,陈家大院早已今非昔比,特色的农家田园风格,使这个大院和周围的自然风景珠联璧合,再加上陈家四百年传承的深厚家族文化,让这个民宿成了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地点。目前,陈家大院已经开发了石窟,石峡,千年铁匠树,千年柏树,泉水井,鸽子崖瀑布等自然景观,成为了当地旅游非去不可的宝地。“党的扶贫政策和创业支持是我建这个民宿最大的支持。”“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这个民宿我至少还得多建20年。”陈远春看着院中的一切,由衷的说道。“党委和政府给我了很大的帮助。这条盘山公路和周围的路灯都是政府出资修建的,这么庞大的工程,我一个人肯定要几十年才能完成。我是赶上了好政策、好机会,才有了现在的成就。而我也会多多参加社区活动,为脱贫攻坚提供自己的力量。”

现在的陈远春已经成了陈庄社区居民们津津乐道的脱贫致富、创业致富的典范,而陈远春自己也因为积极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关心党建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而被评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在陈家社区“双建双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陈远春说,他接下来的计划,就是要在山上打造一座民俗博物馆,供人们旅游参观,进一步增强陈家大院的人文氛围。然后他会尽力把规模做大做强,把陈家大院这个民宿品牌做成如同西安马嵬驿一样的著名民俗旅游景区,带动当地更多人的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正在接受队员们采访的陈远春。通讯员胡军舰 摄

“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我回来最大的原因一是思念这一方水土,还有就是舍不得这老宅旁的一口清泉。这口山上的清泉,陪伴我们家族已有四百余年,冬暖夏凉,泪泪不断。落叶归根,是我们农民所期望的,况且我干这事,还可以为当地老百姓造福,何乐而不为呢?”陈远春真挚的说道。如今,山上的清泉还如以前一样潺潺流淌,但陈家大院却早已焕然一新,传承四百年的古老家族,在陈远春手里焕发出比往日更加蓬勃的生机,而当地的扶贫攻坚,也在党的“双建双培”等政策下绽发出耀眼的光芒!

“明天会更好。”陈远春在采访结束时说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我是法梧不止浪漫

不是"花瓶",做"实力派"园艺价值叶大荫浓,干皮光滑,适应性强,各地广为栽培,为优良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对夏季降温、滞尘……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郑州法桐

盛夏傍晚,绿荫掩映。郑大工学院老校区外,抬头一片法桐遮盖的绿荫,脚下铺满黄色绒绒的果毛——这便是郑州老城区的样貌。作为一种优雅而不过时的行道植物,人们对法桐的热衷与无奈总是……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絮起絮落

飞絮是法国梧桐在特定时间内的一种生态学习性,是它在释放种子进行繁育。在果毛脱落的同时,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如果气温偏暖,部分悬铃木果球就会提前开裂,大风一吹,……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杭州法梧治理

法国梧桐成年植株在初夏时期会大量开花结果,球果开裂会产生大量的梧桐果毛,这种果毛称为梧桐絮。据统计,一株成年梧桐树每年可产生200-400个梧桐球果,每个梧桐球果大约产生200万-500万根果……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飞絮之杭州有妙招

法国梧桐成年植株在初夏时期会大量开花结果,球果开裂会产生大量的梧桐果毛,这种果毛称为梧桐絮。据统计,一株成年梧桐树每年可产生200-400个梧桐球果,每个梧桐球果大约产生200万-500万根果……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色烦恼

近年来各大城市的中,由绿植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城市居民也倍受困扰。除了出行等生活上的困扰,“绿色过敏”也是一大难题。过敏性疾病人群正从稀少到增多,尤其是在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2021絮翩跹团队暑假实践总结

在2021年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絮翩跹社会实践小分队就南京等市关于法国梧桐絮的治理与研究问题展开调查。在完成调研后,回望过程,我们团队总结如下:文献采访,弥……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法桐絮社会实践个人实践总结

自2021年6月10日确定选题,小组投入大量精力到搜寻信息中去。首先第一步是联系导师,经过官网研究方向搜寻、联系相关院系同学推荐导师等的步骤后,最终确定联系环境院陈赟老师成为我们本次……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烟台牟平鱼礁
和风夏韵,蝉鸣依旧。“人工鱼礁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了烟台市牟平区东方海洋牧场,了解人工鱼礁的一些基本状况。图为师生合影通讯员郭晓雯摄走访公司现如今海洋方面的发展是非常受到国家重视的,建设成一…
架起亲子彩虹桥,知识快乐齐分享
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鲍康)2019年7月12日,计信学院“彩虹e教”赴芜湖科技馆暑期志愿团队实践的第三天。尽管清晨下起了毛毛细雨,但是大家仍早早在马场村公交车站集合,路途中的心情依然十分…
人工鱼礁调研
目的: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关于人工鱼礁的采访时间:2019年7月24日地点:山东省烟台市天河大厦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发展现状及前景:目前山东省的人工鱼礁形式基本比较原始,大都为结构形式较…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宣讲团赴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宣讲团赴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文/李子若2019年8月26日上午,“壮哉七十载,矢志薪火传”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宣讲团的潍坊分队成员来到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潍坊…
德蕴景中 瓷上升华
江西省景德镇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陶瓷发展得一部发展史。在景德镇的几天,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地域文化,以及悠久的陶瓷文化。这又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首先,本着对陶瓷文化深入探究的心,…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心向党”文艺轻骑兵为庆祝建党98周年下乡文艺演出
2019年7月1日是党98岁生日,在这个值得庆祝的特殊日子里,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心向党”文艺轻骑兵来到九江市都昌县太阳村为这里的师生们演出,让他们也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来自党和人民群众对他们的关心…
调研走访两邻村,炎炎夏日送清凉。 走南粤古驿道,承红色精神。
7月14日,广东医科大学青语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梅州平远中行镇开展了以“公益与药携中行,健康传递青语情”为主题的下乡活动。今天是下乡的第三天,青语队员们上午前往中行镇范围内的仲石村和儒地村以宣传合…
彩虹画笔描绘机器人世界
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鲍康)2019年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彩虹e教赴芜湖科技馆团队暑期实践旅程的第二天。和昨天一样,队员们早早地在在马场村公交车站集合完毕,轻车熟路地迎着阳光踏上了去科…
红叶二日游 国瓷展风采
一说起景德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陶瓷。景德镇作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知名的瓷都,它从古至今向世人展现了数不胜数的瓷器,也让许多人热爱瓷器的国内外人士慕名前来。真可谓是“德蕴景中,瓷上升华”。为了…
本草山居--悠然自醉山水间
7月2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赴小盘中草药嘉年华进“共享农屋”实践团来到金华市磐安县小盘村开展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磐安县被誉为“中国药材之乡”。地处磐安的小盘村作为推广“中草药入庭院”试点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