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山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顺利达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乡进行“一带一路”地区扶贫产业的调查。华江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9月,地处兴安县西北部,位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南麓,全乡辖千祥、升坪、同仁、锐炜、杨雀、高寨、水埠、洞上、小河9个村委会,150多个村民小组。
这里地处漓江源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竹木资源丰富,是全国十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我们在进乡途中就看到了片片竹海,茂林修竹,由于山峰较多,进乡都是“山路十八弯”,中途还有一个2公里多的隧道,以及大大小小的桥,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进乡途中的竹山和公路
因为修水库,我们进乡的路线是近几年才通车的一条新路,受地形的影响,新的公路虽然已成功通车,但弯道有所增多,去隔壁县城也开通了高速公路,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民众的反映,华江乡人大主席李萍表示:“我们已了解到相关情况,也在想办法解决交通问题,进乡公路这一块也是在政府未来计划中的。”对于华江乡斧子口水库修建给民众带来的不便,李萍副乡长也主动和我们提及,并表示会尽力完善后续工作。通过对李主席的采访,我们团队了解到:斧子口水库的修建主要是为桂林漓江蓄水,保证漓江在枯水季仍然能为游客提供乘船观光。
作为毛竹之乡,毛竹产业的发展在华江的扶贫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竹子生长期较短,且年产量高,据当地居民介绍,华江当地的毛竹基本不需要种,从老一辈就留下来了,之后每年都是它自己长。不过华江能成为毛竹之乡,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维护也是息息相关,华江镇上一位开米粉店的老奶奶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介绍:要想毛竹长得好,需要有人去修山,有些还得打药水。在华江,我们见到了不少毛竹加工厂,我们团队也对不同的厂家进乡了采访和调研。我们采访到的加工厂主要有竹炭厂、快坯厂和跳板厂。因为暑假来临,部分厂家也停工了,我们来到了一家还在运作的竹炭厂,这家炭厂的名字叫《兴华炭厂》,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其他毛竹加工厂剩下的废料打成粉末,然后通过压缩、燃烧成竹炭,整个关键流程主要是由机器完成,工人们则主要负责把炭装进铁桶,以及把完全冷却的炭称好,打包成箱。
据炭厂老板父亲介绍,厂里的工人多为本地人,经常有回家的,当忙不过来时,老板自己也会亲自代班,他还告诉我们,尽管他已经60多岁了,依然在厂里打下手,自己的儿子也会按其他工人的标准给自己发工资。在采访期间,我还注意到厂里的炭是用电来烧的,桶里温度高达224-225度,据厂里负责装炭的老奶奶说:这是政府整顿的结果,为了响应国家“美丽中国,清洁乡村”的号召,政府对乡里的产业下达了环保标准,很多工厂也随即做了相应的调整。
为了更好地了解厂里地情况,我们团队的同学还体验了一把“装炭”的感觉,在和老奶奶的交流和学习中,我们打听到厂里的炭是论斤卖的,2元一斤,一箱大概17斤,且销量不错,有当地人来买的,也有远销外省的,工人们的工资依据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作时间来计算,一天大概有100多,用其他毛竹加工厂多余的废弃物来烧炭在废物利用的基础上也节约了成本。后来我们小队往上走,又看到了一个毛竹加工厂,这个厂里主要是打快坯,打出来的小竹条主要用来制作烧烤串、牙签、棉签以及扇子架,打快坯的主要是妇女,300根一捆,25元一万根,我们采访得知:一个人一天大概能打4-5万,也就是说一天大概能赚100-125元 ,她们打坯剩下的废料就会运去给下面的竹炭厂加工成竹炭。而像数铁炮串这种活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我们在华江街上走访时,就看到街边有好几户人家都是在家里数的,然后把数好的铁炮串打包成箱,这类活比较轻松,而且男女皆宜,工资也就相对较少,但也因人而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基本的生活费也是有保障的。据当地的一对夫妻介绍,一小包里要数200根,一箱有几百包,一天大概可以数两箱左右,家里有一个女儿已经出来工作了,他们两口就在家里赚点生活费,毛竹衍生出来的各种产业为乡里人甚至外地人都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在脱贫攻坚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采访的第三个跳板厂就是隔壁全州县的人,因为这边的产业多,就业机会也比较多,所以他们几乎都是“举家过来”的,家里有小孩的基本也在华江的中心小学上学。跳板的工资价是2.5米长的是1元一板,3米长的则是1.5元一板,据厂里的盘师傅说,他们一天两个人有200多的收入,一个月大概也有6000多。
14日我们乘大巴深入华江的高寨村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访问调查。高寨村被誉为“漓江第一村”,地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脚下,村前乌龟江和龙潭江在此汇合,成为漓江的源头,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的瑶家民俗点缀绿水青山间,宛若“隐世桃花源”。过去高寨村是华江最穷的村庄,“生产资源匮乏,田地少,产业空白,绝大多数人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村主任潘奇权介绍。
而从我们对当地饭店老板的情况来看,如今的高寨村在华江乡里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开起了农家乐,村支书潘金生也带头示范,不仅自己开了一家农家乐,还鼓励和引导当地居民经营,为村民提供经营经验。根据我们采访到信息,这家高峰饭店的年净收入达到了7-8万,相比数几年前的1-2万翻了好几翻,60岁左右的老板和我们交谈中提到“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是挺满意的,有客人来就招待一下,没客的时候就在家休息,这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在自己守着店”。当我们队员问道“希望政府能给予什么帮助?”饭店老板提出:希望政府能通自来水,因为处在漓江源头,家家户户都是不缺水的,村里人也是自家从山上接水管引水下来,但这样的弊端就是水管要接很长,且水管的修复也比较麻烦,所以希望以后能用上自来水。
17日在当地政府的接待下我们参观了华江独一无二的红军标语楼,华江瑶族乡人大主席李萍还亲自给我们的队员介绍了标语楼的历史,以及标语楼里发生的故事,据李主席介绍,这座标语楼是红军当年长征路过华江是的临时指挥所,上面至今还保留着红军当年为了稳定民心而写下的标语,故名“红军标语楼”,现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标语楼已成为了桂林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产业也是华江的特色产业,在今年的7月份,凤凰传奇、以及央视主持人李思思、尼格买提纷纷亮相华江,为增加文化慰问活动的多样性,当日,凤凰传奇还在华江民族乡人民广场,和当地各民族一起载歌载舞。7月21日,华江也作为红色文化基地登上了CCTV-3综艺频道。
17日下午,在华江乡政府的配合下,我们还与李萍乡主席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座谈,针对华江的脱贫致富情况,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还给了我们一份华江乡各村产业扶贫的数据,上面详细介绍了各村的养殖、种植规模,2019年共有432户参与产业脱贫项目。政府部门以奖代补政策鼓励村民参与,如今华江各村的种植、养殖正不断扩大,其中升坪村更有人家以奖代补发展家禽养殖20740羽,除了发展种植业和种植业,华江乡各村还成立了集体合作社,给村里的村民提供了相应的就业机会。
座谈会上,李萍副乡长也热心和我们交流了华江近几年来的变化,从教育设施到民众生活,华江在近几年都取得了不少成效,最后,我们以一张乡政府门前的合照结束了这次多方面的调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4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