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至8月10日,苏州大学文学院、唐文治书院“艺术点亮童心——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实践团队去往昆山的小学及少年宫,适应了社会主义美育主要原则中因材施教的要求,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音乐、美术、文学创作等多方面的趣味教学活动。
在音乐方面,苏州大学艺术点亮童心团队的志愿者杨心怡践行了社会主义美育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前往巴城中心小学,面向学校笛子七级考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笛子教学活动。
在笛子教学中,志愿者先向同学们讲述了笛子的历史与发展,培养了同学们关于笛子学习的兴趣。随后紧抓基本功,纠正同学们在吹奏时有关音准,音色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最后,志愿者带着大家学习了七级考级曲目与几首练习曲。在这期间,志愿者以音乐为途径,注重培养了学生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对笛子历史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了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是民乐的代表,感受到了古典乐器的文化底蕴,懂得了音乐在生活中教育与娱乐的双重作用。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们渐渐对笛子产生了兴趣,原本他们眼中无趣的学习任务也慢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冒着盛夏酷暑,顶着炎炎烈日,每天准时到校。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对中国民族乐器日益浓厚的喜爱之情,他们认真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着。
在考级曲目的教学过程中,志愿者先向学生描绘了乐曲《小放牛》所展现的意境,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曲中牧童与村姑一问一答的生动画面。以此为例,志愿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探寻每首曲子独特的意境之美,将感受融于演奏中,形成富有真情实感的音乐作品,以求更能打动人心,也旨在通过音乐的学习,加强学生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社会主义美育这一重要任务。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同学们不但扎实了笛子的吹奏基础,学会了《小放牛》、《太湖美》、《阿里山的姑娘》等曲目,而且加深了对笛子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在音乐中找寻美与通过音乐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本次在巴城中心小学的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乡村小学的孩子带来了爱与希望,给学生们提供了筑梦舞台,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到了笛子的演奏技巧,使他们的竹笛梦得以在校园中发光发热,照亮现实。中国的民族乐器也在新一代的少年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对于志愿者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拓宽视野,体验学习以外的社会生活,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教给小朋友们,也可以让他们在快乐的暑假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是使充实自我与奉献社会完美融合的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3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