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平潭: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假宝贝”。基于此,岚岛实践队前往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探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措施。
(实践队抵达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通讯员 雷素贞 摄)
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号称基建“狂魔”,在数量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所在海峡,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世界三大风口海域。受“穿堂风”影响,常年6级风以上的天数高达300多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浪高最大可达9.69米,堪称“建桥禁区”。在实践队初次到达平潭时,队员们就感受到了风的“热情”。即使这样,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还是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艰难的环境更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发展,纷繁复杂的地理环境是中国成为基建大国必不可少的因素。反之,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据讲解员讲述,平潭临海,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此时防风台、大坝等基础设施就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平潭岛绿地占有率极高,大量的植物能够防沙固土、涵养水源,一定程度改善了平潭环境。平潭奇景——蓝眼泪,岛内居民及各地游客皆被其所吸引。看似奇特的景象实际上只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针对该问题,海洋研究中心有效地利用了海岛监视监测系统缓解该现象,以提升自然环境健康指数。凡事皆有利弊,基础设施建设中期,因施工现场较为繁杂,造成的扬尘等现象亦层出不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垃圾等如果不能被及时的回收处理,其给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危害无穷。
(图二: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平潭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通讯员 雷素贞 摄)
改革开放70年来,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不断地通过人力改变自然环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合理的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十九大以来,开发与生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热点,生态修复工程的热潮逐渐形成。平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法设立生态红线,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合理地融入生态修复工作,合理规划,向海兴邦,全力投入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目标。
(图三:实践队合影留念。通讯员 雷素贞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1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