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古都文化丝路行”实践队抵达丝路之始—西安。在经过一夜的休整与探讨后,次日,调研了慈恩宗祖庭—大慈恩寺及位于慈恩寺内的大雁塔。
大慈恩寺,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距今已有1350余年历史,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著名法师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一进门便看到关于寺院的简介: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在参观过程中,由于慈恩寺与印度佛教有较深的渊源,引起印度队员黄苏娜与李娜极大的兴趣,纷纷询问慈恩寺的历史、故事、传记等等,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大雄宝殿。殿前香火兴旺,殿内供奉有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塑像和文殊菩萨像,均为明代雕塑,分别象征真理和智慧。在听完导游的讲解后,印度队员李娜将之与印度的Buddha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国的佛教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其佛像名字,来源等都有所不同,但其代表的含义,信念都殊途同归。后来坦桑尼亚队员一迪也参与了讨论,讲述了一些关与自己国内宗教与佛教的一些不同之处,真正是符合习主席所说的那句话“文化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也许这也是丝路是意义所在—文化交融,互利共赢!
最后我们参观了慈恩寺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大雁塔。刚进到慈恩寺,便远远的望到大雁塔。终于,在迫不及待的买好票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大雁塔。常言道:未到慈恩寺,便知大雁塔。事实上,如今大雁塔之名远远超过慈恩寺。大雁塔又名“慈恩寺浮屠” 此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导游解释说到:佛家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最后塔身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进入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佛教的气息,印度队员黄苏娜更是说,在大雁塔内找到了与自己国家寺庙相同的感觉。俗话说:“慈恩寺内慈恩塔,慈恩塔上状元郎”,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哪怕现在,每逢高考前夕,都会有不上家长带学生来这里沾染状元之灵气。
此日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与邻国文化的交流之久、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文化之深远,真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反而将之视而不见,弃而不学,真是令我们自己感到一阵汗颜。相信经过此次下乡活动之后,我们一定会将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9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