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顾名思义就是以石头为雕刻材料,在其基础上进行雕字、造像、绘画等一系列艺术手段,使其成为独特的手工艺术品。而合水县一直以来被美誉为“石造像之乡”,其中石刻造像以单体的石雕佛像为主,且从合水现出土的石雕,其历史从北魏至民国没有断档和断代,这种数量多、种类全、时代延续性强和品味高等特点在全国出土的古石刻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为深入了解“千年佛骨贵在石函”的文化,唤醒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进而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和发扬,更加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2019年8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梦回陇东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庆阳市合水县探访陇东石雕文化。
细数历史的年轮
为初步了解陇东石雕文化,实践队员首先来到合水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在艺术馆介绍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馆藏多为佛像石雕,其中出土于合水太白镇张家沟门的石刻石窟是陇东地区最早的石窟,石窟岩体高6米,长11米,建造于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比北石窟早18年,现残存窟龛8个,共有造像38身。
“这是1991年出土于合水何家畔的明代嘉庆年间的古石,上面雕刻的是一首题为《邵庄晓行》的诗,据记载,它的作者是当年的宁夏知府路过合水时写的,后来被当时的合水县知县车阳舒谨刻在这个石碑上。”介绍人员指着一块提有诗句的石碑讲解到。
传承千年文化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有幸遇到一位出生于何家畔的工作人员,他很热情的带领我们去一些比较典型的石刻前参观,并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从与这位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这位工作人员曾多次去“四大石窟”参观学习过,并为了了解更多的石刻文化,他更是多次参加石刻文化交流会,最后将所学到的的知识文化归纳整理,讲述给文化馆的一代又一代人员。
“像合水的石刻文化,相对而言已经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但是了解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不过庆幸的是我的师父让我领略到石刻的真正魅力,他为记录并传承石刻文化付出了很多,也正是因为他这种精神,我也想把陇东的石刻文化继续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并爱上它。”那位工作人员说道。
让文化之魂永流传
合水县通过采取建立博物馆、举办“庆阳市造像与石雕艺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大对石雕文化的保护力度、使石雕文化得以完好保存并逐渐走人人们的视线。依托合水“石造像之乡”的独特历史条件,结合现代已有的石雕文化,将“陇东石雕”的魅力传承发扬下去,推动“陇东石雕”走的更远。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石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更加为中华文明的博大所震撼。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和坎坷。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喜爱上中华文化,触摸到中华文化的灵魂。”队员郑雨婷感慨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6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