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物古迹的影响力式微。殊不知,文物的含义极其深远。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象征,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中华文化,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踏步寻古迹,携手传新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南京博物院,近距离地感受文物的魅力,从而更生动地向人们讲述中华文物古迹的故事。
7月21日,烈日炎炎,但“踏步寻古迹,携手传新风”的实践成员们各个信心满满,因为他们行动一致,是要踏步寻古迹;因为他们目标明确,是要携手传新风。 首先,队员牛鑫珂和陈美瑾向群众们讲解了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这件宝物。由于7月7日这两名队员已经来南博做过了“遇见——国家宝藏特展文物之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参观探讨活动”的志愿者,并且亲自动手参与了绘制拱门六挐具,所以他们对这件文物已经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寺中的琉璃塔,被誉为中古世纪七大奇观之一。通过这座拱门可以想象琉璃塔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这座拱门是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建复原而成,门券上的形象为藏传佛教密宗所特有的法相装饰(六拏具),门顶端高举着神态威武的金翅大鹏鸟,两侧对称设置龙女、摩羯鱼、狮羊立兽、白象王等神像和神兽。但大报恩寺曾经遭受雷火轰击和太平军袭击,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复原后的拱门十分珍贵,来之不易。游客们在深入了解了这架琉璃塔拱门的历史后,知晓了文物被破坏后恢复的艰辛。在两位队员的讲述过程中,不时有游客驻足观看,提出各种疑问,并频频点头,投以赞赏的目光。
其次,队员王妍和陈星宇分别对工作人员、普通游客等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其中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文物都要保持在恒温23度左右,并且对于湿度和通风也有硬性的要求,从而将文物存放在最适宜的环境中。他还指出“保护文物意义深远,我们今天对文物的保护,就是明天对子子孙孙精神文化的传承。今天多一份文物,明天中国就多一份无形的文化资产”。走着走着,队员们偶遇到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孩子不大,只有2、3岁的样子。令人奇怪的是,孩子在妈妈身边不哭也不恼,只是用手指着一件件的藏品。“我每周末都会带孩子来南博,因为南博是历史的缩影,小到江苏文明,大到人类发展,都有见证。孩子即使现在不懂每一件藏品的含义,也能来接受文化的熏陶。在现在很快的生活节奏下,来南博很放松身心,拓宽视野,很有必要。”孩子的妈妈这样告诉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人们越来越重视文物,对其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
然后,为了使扩大本次实践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实践队员们开展了“南博照片征集活动”。通过活动来记录本次实践过程的精彩过程和之前人们相约南博的精彩瞬间。他们还在群内普及了关于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
实践最后,实践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一人一句,写了一首诗,来纪念7月21日的实践活动:文化自信雄心涨,浩若江河赴南博。从不泥潭拘坦荡,总携春鹭舞从容。双百方针竖自信,先进文化谱赞歌。龙腾虎跃新时代,踏步古迹传新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在未来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文物的保护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文物是文明的深厚滋养,文物不仅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此次的社会实践只是一个开始,让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从个人做起,加强文物保护,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10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