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巨龙
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
送来安康”
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初次听到这首歌是四年级音乐课,韩红的这首《天路》仿佛一下子将我带上了那个雪域高原,从此期望着有一天能够坐着火车,前往梦想的天堂。“坐上了火车去渭源”这是我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一路上见证了很多山,穿过了许多山脉的隧道,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平原地区的人来说,在兴奋的同时,又有了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的渴望。
渭源之所以称作渭源,是因为渭河的发源地。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黄河水。
滚滚的黄河水不停歇地向前奔腾着,滋润着每一片土地,养活了数以千计两岸的人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以前的我看来,没有多大的感慨,但当我亲眼看到渭河两岸的人民时,对黄河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历史长河风云变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养育了人类的母亲河,依旧焕发着母性的光辉,无私的供养着每一个需要她的人类。从到这里的第一天,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一看这奔腾的黄河水,站在灞陵桥上远望这黄河,能给我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尽管水是浑浊的,也并不平静,但是看见她仿佛一下子让我再也没有了“客居他乡”的伤感,我想黄河水已经流淌进了每一个人的血液,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初到渭源的这几天,并没有发生刚开始要到这里时考虑的一切事情,包括水土不服,高原反应等。我们一踏上渭源的这片土地,这些熟悉的一张张的面孔,给了我一种仍然还处在家乡的错觉,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当然这其中最令我们头疼的便是语言问题,虽然同说的是汉语,但是渭源人讲话的语速,就像是看电视剧开了二倍速一样。仔细听只能听到一两个词汇,再然后就完全当成了一门外语。但是通过几天的相处,渐渐地我们开始有了正常沟通的可能。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之中,最让我们熟悉和感到无奈的应该说是那些大山深处的村民。如果单纯的从东西部对比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远远比不上东部地区。但是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那些村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使他们是精准扶贫户,即使他们是困难户,但每个人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他们没有自怨自艾,没有破罐子破摔,单纯靠着国家救济。而是每个人开始自谋出路,脱贫致富。在我们调研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到一句话,“国家在努力的帮助我们,但我们也得值得让国家帮助,不能让国家政策的一片苦心白白浪费。”曾经听说过,山东人是一种淳朴的性格,但这里的渭源人,却是有过之而不及。对待我们这些学生,把我们当成最高的客人招待,纵使我们婉约拒绝。依旧往我们怀里塞几个馍和几瓶水,怕我们饿了渴了。手里拿着馍和水,再泥泞的山路,再偏远的村民,又岂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在这一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大西北,没有把它定在就近的市区,也没有定在繁华的东南部地区,因为我们坚信,在这些地区更加的需要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才能够听取更真实的声音,才能够找到最本真的人类生活。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脚踏泥泞,俯首躬行,深入这些地区,才能用自己的脚步为他们一步步丈量出一个幸福的生活。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下一次的薪火又会传到哪里呢?在渭源社会实践基地的成立,会协助每一珍贵的火种永远传承下去!这一切,似乎也在诉说着,渭源渭源,我心永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