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草原支教活动持续进行
看过了精彩的课堂
看过了可爱的孩子们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支教老师潘奕辰的日常
去看看潘老师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吧
在巴雅尔图胡硕学校,我教授的课程是中国神话变迁,每周共有14节课,每课时为40分钟。
本门课程以汉语为基本语言,关于学生们在汉语听说读写方面,他们对拼音的认知度尚可。
然而他们最早接触的语言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而蒙古语是纯粹的表音文字,存在同形异读情况,所以对于以蒙古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来说,学习象形文字不是很容易。
而且蒙古语与汉语相比缺少部分元音和辅音,所以在后续的课程中,每个班都有大量的同学存在汉语拼音不能纠正的情况。
我的课程以《山海经》和淮南子为基础,课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所有班级在开课时,我先给学生们讲解了这两本书的基本内容。第一堂课都是与“九尾狐”有关的故事。
我由《山海经》中九尾狐的特点,譬如四足、九尾、婴啼等,引导学生们与现代的狐狸作比较,让他们自由畅谈“九尾狐”是否存在。
而后,我由民间的评价,即对苏妲己的形容(被描述为“九尾狐的化身”、“狐狸精”等),结合商朝灭亡的史实,让学生们思考九尾狐是否与苏妲己有关系、商朝灭亡是否是苏妲己的错误,以及这一系列事情的本质是什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史实,寻求真相。
这一堂课,高年级的学生完成较好。
第二堂就是“后羿射日”,这个故事非常经典,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们普及了帝俊、羲和、黄帝等神话形象神话形象,充实故事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第一课时中接受。
而后,我引导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点出“神话故事实际上是祖先反映的真实生活”,譬如“天上升起十个太阳”即为“升温”,“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即为“降温”,等等。
通过结合实际,学生们踊跃发言,畅谈他们的设想,这一堂课总体表现良好。
最后一堂课就是“女丑之尸”。
这是《山海经》中涉及到部落时期以及上古时期的祭礼的部分,也是引导学生们探索古代礼仪的课程,不过考虑到其复杂性,目前只是作为最后一堂课讲解。一般针对高年级,低年级只做相应的普及。
通过分析“女丑之尸”中的人物形象和来源,我鼓励学生们自主上网查阅资料,讲解“尸”形成的来龙去脉,其中涉到“巫”、“青衣”、“日”等概念,基本可以当节课解决。
此堂课需要学生掌握基本资料,效果尚可。
通过对《山海经》和《淮南子》中的经典形象以及故事的讲解,学生们基本能够做到上课记笔记、勇于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
其中,初中(以及高中)的学生大多数能够做到结合现实探究神话故事的本质和意义,并能基本掌握所学的汉字以及基础知识;孩子们在汉语认知上亟待加强,并亟待拓展想象力。
总而言之,中国神话变迁课就是通过神话故事来让学生们探索现实意义,由此完成古今“变迁”的课程。
潘奕辰老师的一天
真是充实又精彩
每节课都是不一样的神话故事在“发生”
让我们一起期待
更多支教老师的精彩日常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7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