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8月20日电(通讯员 吴蝶)这个暑假我和我团队来到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的屈原故里去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在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了一些感悟。
刚开始出发前往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的屈原故里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颇为忐忑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和同学一起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去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在路途中我们有过差一点点赶不上火车。也有过刚好遇上了去往目的地的公交车,也遇到过热心的当地市民为我们指路送我们一程。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宜昌。来到一个素有“世界水电之都”美称的城市,一个被称为第九批国家节水型城市,文明卫生,干净而整洁。刚到宜昌,尽管天气炎热,但丝毫没有减少我们社会实践的热情。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这次文化调研实践将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也会让我们获益匪浅,在宜昌停留片刻后,我们买好票,乘坐从宜昌到秭归的客运车。我和社会实践队到达秭归县,街上有陆陆续续下班归家的人,这里给我的感受是:人们整个生活节奏偏慢,惬意而又美好,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那深厚的文化气息,让我这颗独自和同学一起来到陌生的地方做暑期实践活动而躁动不安的心安宁下来。这里的浓厚文化气息给了我深深的安心。
刚开始我们整个团队想要先去探访茅坪镇当地特有的文化美食,从而了解一个更加立体的屈原故里。所以我们一起带着满满的热情去探访了屈原故里的饮食文化。我和团队一起随机采访茅坪镇当地居民大部分说起屈原故里饮食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6月3日,9478名选手聚集与屈原故里参与挑战“最多人一起包粽子”活动。他们成功包好16400多个系着五彩丝线,独具风情与风味的“脐橙粽”。将脐橙包进粽子里。秭归县茅坪镇独特的端午味道。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万人包粽的活动,但在当地居民的描述下也感受到了当时另人激动的场景。
后来我们了解到了秭归是龙舟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龙舟文化传统。而且根据当地居民介绍秭归传统龙舟赛有别于其它端午龙舟赛,是回归地方历史本源的体育活动。秭归龙舟赛分龙舟下水、游江招魂、正式竞渡等环节,其中,古老的龙舟下水仪式和游江招魂仪式是屈乡千年传承的独特端午习俗。我的感受是龙舟运动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优秀文化,更展现着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伟大体育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信仰。再了解了秭归的龙舟文化之后。我们又听当地居民说宜昌市秭归县最具有特色的还有《船工号子》。那是滚滚长江,巍巍三峡上流传着的一首古老的歌。它被人称作为千古绝唱的《船工号子》,假如你有幸到秭归旅游,假如你有幸站在澎湃激昂的西陵峡边,当你耳边传来铿锵有力、纯朴粗犷的《船工号子》时,你一定会为这饱满激情的古老神韵所深深地陶醉,甚至于展开思想的翅膀,去追溯千百年来峡江船工苦难、悲壮的生活。西陵峡畔,屈原故里,《船工号子》人人会唱,然而最能把号子演绎得劈波斩浪、摧枯拉朽的却是一位老人,一位78岁的老人,这就是被人称为“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通过收集、整理资料显示胡振浩理解船工号子是力的爆发,急促高昂。如果不用高腔、重音,在涛声如雷的江滩上,号子就失去了 作用,因此,西陵峡船工们不是用嗓子而用生命在唱,在吼。根植于生命的艺术,胡振浩一刻也不曾放弃过,即使他后来被打成了“黑帮”,住进了“五七干校”,他的歌喉仍然那么慷慨激昂,是船工号子给了他信念、意志和力量,船工号子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流淌于生命的血。我了解了他的经历。震惊于《船工号子》的高昂,的劈波斩浪。震惊于胡振浩对《船工号子》的坚守与热爱与投入。正是那独特的情感的投入,胡振浩老人才能被称为峡江号子王。这是那独特的投入《船工号子》才能成为宜昌市秭归县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最后来到了我们暑期实践的关键地方屈原祠。怀抱着对屈原——屈子的敬畏之心,我和队友们进入了屈原祠。屈原祠的外观真的是符合我们对宏伟建筑的想象,高大的吊脚楼耸立在门前,富有古建筑气息的层叠式建筑极具美感。屈原祠内的建筑很多都是保留原始的建筑的,不会像新建筑一样那么崭新,保留着一股远古的感觉。里面分有很多展厅,但是由于年头的原因,有一部分展厅因为安全问题没有对游客开放。但幸运的是,位于第十二展厅的三峡秭归兵书宝剑峡悬棺临时展厅临时展开放了,里面的兵书宝剑悬棺由于文物保护,部分禁止拍照 ,但是精妙绝伦的构造着实让人惊讶。兵书宝剑峡悬棺位于兵书宝剑峡北岸悬崖峭壁的岩洞中,其悬棺正好位于一三五米线内,为了抢救这一历史古迹,秭归县屈原纪念馆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古迹。
历史古迹的留存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件受益的事情。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也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会陪伴着我,在今后的每一天里丰富着我的记忆。
通过为期1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我不仅学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学到了许多其他团队合作以及团队交流的知识。通过对屈原故里和三峡大坝的参观。我们作为当代年轻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要尽自己力量去宣扬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的传承当中。尤其是一些逐渐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说击鼓编织等非物质文化手艺。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保护这种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所以,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本之外的知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5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