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探二社会实践小队”前往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凤翔泥塑始于先秦时期,流传已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位于凤翔县的六营村更是有着“中国泥塑第一村”的美称。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本着走出校园、开拓视野、了解和保护民俗的目的,去感受凤翔泥塑的美,了解凤翔泥塑的现状、传承和保护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上午,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凤翔县六营村。队员们在六营村艺博园近距离、全方位地观赏了精美的凤翔泥塑,对手艺人们高超的技艺表示惊叹。凤翔泥塑具有色彩艳丽、造型可爱、动作夸张的特点,这种朴实无华的美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队员们还见到了正在制作泥塑的老师傅,通过采访向其了解了泥塑制作的流程以及泥塑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与前来观赏的游客进行了互动,对游客就凤翔泥塑的了解情况及对凤翔泥塑的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艺博园中,队员们不仅欣赏到了泥塑,还观赏到了木板年画、草编漆艺、马勺脸谱等民间艺术。兴奋的队员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在观赏完艺博园后,实践队去到一户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的村民家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在实地采访中,我们发现了凤翔泥塑目前面临的三个问题。第一,我们发现泥塑村里面大都是老年人,鲜有年轻人。即使是泥塑这种如此优秀的传统手工工艺艺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却不高,继承这一传统手艺的年轻人很少,当地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导致村中能够制作泥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年轻人看不起这份工作,觉得玩泥巴是非常没有前途,二是靠泥塑制品的收入还不够高,无法吸引年轻人就业。然凤翔泥塑有许多像胡新明这样优秀的传承人,但是凤翔泥塑的宣传还没有到位,任何的产业都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一直发扬下去,凤翔泥塑却缺少大量的新鲜血液,这个问题急需解决。第二,目前凤翔泥塑的文化观念还缺少创新。现在的凤翔泥塑与多年前的泥塑相差无几,造型配色等都没有什么创新。创新是泥塑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鼓励创新,给予创新奖励,让更多的人给凤翔泥塑的创新带来贡献。第三,凤翔泥塑的宣传还不够到位,作为一个商品和艺术品,宣传是十分重要的。但凤翔泥塑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产品,但知道的人并不多,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急需做好宣传工作。
经过中午简单的休整之后,实践队员在下午进行了一次制作泥塑的体验活动。有了上午对泥塑制作过程的了解,以及师傅不遗余力的指导,实践队员们顺利的完成了制模、入泥、脱胎的过程。在亲手制作泥塑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对泥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欣喜之余,也对中华传统民俗的博大精深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这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对凤翔泥塑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采访中体会泥塑的魅力,在互动中感受泥塑的文化,在实践中与泥塑的美丽零距离接触,交流时间虽然较短,可队员们的感触却颇深。了解泥塑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致力于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才是队员们的最终目的,增强社会责任感,亦要从现在做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4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