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政策的不断深入,贫困的区域性和地缘性特征日益明显。我国部分深度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情况如何?扶贫措施有哪些?脱贫攻坚面临何种挑战?为了解脱贫攻坚大背景下深度贫困山区苗族聚居点的脱贫情况,7月16日至22日,山东大学(威海)“黔·行”助贫调研团前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贵州省台江县施洞苗镇,走访特色扶贫村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
苗乡扶贫任务紧,实地考察走访勤
7月16日,团队首先来到施洞镇政府,施洞镇扶贫攻坚办公室主任、党政办沈成卓热情招待并细心解答目前施洞扶贫成效的相关问题,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初步交流后,团队了解到施洞镇全镇共有1545户人家,6354人,其中百分之九十八都是苗族。现在共有396户未脱贫,共计1560人,当前贫困发生率是8.3%。团队成员对施洞镇的特色扶贫项目及特色扶贫产业、当地脱贫攻坚过程遇到的问题及低保评定水平等提出自己的疑问,均得到施洞镇镇长杨昌忠的耐心解答。至此,团队对施洞镇整体的扶贫情况和扶贫计划有了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采访所获的数据与资料,为之后调研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7月17日,团队走进施洞镇村落进行问卷发放,对一些村民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并走访慰问了一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同他们细心交谈,帮助他们整理家务,受到了村民们的热心招待。问卷主要针对村民们的家庭财产情况、家庭成员就业情况,村民对政府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及建议等问题进行设计。问卷收集完毕后,团队成员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一同探讨,对施洞镇村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及扶贫政策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团队将精准扶贫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促进施洞镇发展的政策实施等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从而得出以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乡镇脱贫致富方法,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议。
产业扶贫步伐稳,文化交融进展大
7月18日至22日,团队走访了施洞镇岗党略村、屯古村和猫坡村,实地考察当地的特色产业扶贫情况。岗党略村依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银饰刺绣加工工艺,成立银饰刺绣体验中心,以“振兴银饰刺绣有限公司+聚贤姊妹合作社、岗党略村振兴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提供部分岗位给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银饰刺绣是苗家文化里最为耀眼的一部分,绣娘们精湛的手艺使得施洞刺绣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刺绣作品销往世界各地,大大推动了施洞的经济发展。屯古村开展扶贫特色产业养蜂项目,养蜂不受城乡限制不占用耕地,可有效改善生态,蜂产品价值稳定,相对传统养殖产业,养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猫坡村则在政府的帮扶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种植蓝靛和麒麟瓜,蓝靛叶可做天然染料,温和不刺激,根可药用;麒麟瓜晚熟,口感好,单价高,这两种作物均有较大的产业价值。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成员亲身感受了当地产业脱贫致富的相关政策,深入了解了产业扶贫的落实现状与成效。同时也获悉,今年下半年,政府将带领村民一同发展小城镇建设,结合苗族文化,打造美丽苗乡,着重开展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网上闻来终觉浅,觉知助贫需躬行。本次实地调研,团队对施洞镇的脱贫攻坚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亲身感受了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和产业扶贫的落实现状与成效,体会到特色产业扶贫的魅力,也认识到脱贫攻坚的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每一份子的努力。团队通过对数据分析、资料的收集整合、问题的剖析思考,对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政策与政策对象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扶贫进行到决胜期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出路,有了更多脱贫攻坚背景下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思路的思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4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