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自给自足“沙沱精神“复见当代“桃花源”

来源:重庆大学 作者:五彩石暑期支教调

数百年前,桃林尽头居一奇村,百姓安居,与世隔绝,复寻而不得。

渝鄂交界,苍茫的七曜山脉里,驱车穿过石子径,趟过悬崖,在参天古银杏树荫蔽之中,可得一村,唤曰金铃。

村中吊脚楼错落,瓜果藤蔓中,石板小路似有似无,炊烟和云雾在山间缭绕,阳光映照下来,透过云雾的山峰如同金色的铃铛。

这便是金铃村名字的由来。

重庆大学五彩石暑期支教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有幸造访于此,开展传统村落建筑与文化遗产的调研。一路颠簸后,得见之景宛若仙境,采访村中百姓,又知这里的房屋建设全由自己动手完成,而未曾用政府资助的一砖一瓦。恍然之间,有种晋太元中捕鱼人造访桃源的隔世感。

老先生声色并茂,诠释“沙沱精神”

调研团队有幸采访到详熟当地历史文化的老先生彭大恒。作为拥有41年教龄的老师,彭先生是家谱的撰写人,他讲述了金铃第一大姓彭先祖的事迹和金铃的由来:

清朝末年,金铃乡起祖彭胜调职于四川忠县掌管军权,经过长时间的分居繁衍,其后人彭钰萧携家人来到了金铃村老窖定居,从此,彭氏家族在此地安居,并日益壮大了起来。

彭老先生说,在彭家人发展壮大的时间里,耕耘田地靠的都是自己的双手,赖粮食作物生存。囿于地处偏远,他们很难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也很少外销作物经商。满足了温饱后,他们便开始动手搭建住处,虽然可用的材料只有木头,智慧的金铃人却搭建起了冬暖夏凉、防潮多用的吊脚楼。由于这批劳动人民最早出现在金铃乡沙沱组,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也被称为“沙沱精神”。说到这里,彭老先生脸上洋溢着自豪,“我们从50年代开始生产制造面食,70年代从远方搬运器材发展电气能源,80年代接上了自来水,90年代开始自己修路造桥,打通和外地的联系,‘沙沱精神’确实是必须传承和发扬的文化”

彭老先生正在介绍家族历史 张心如/摄

“沙沱精神”造就建筑奇景

调研团队在彭老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特色的古建筑。除了风格迥异的吊脚楼外,还发现了屋檐楼阁上精致的雕花,“这是双凤朝阳,这叫独门坤唐,这个雕刻的是海螺,”老先生一一指出这些图案的寓意,“彭家大院雕花的石头,都是百姓从很远的地方搬运而来,地基打的相当好,这些图案也得以长久保留。”

随后,彭老先生特地来到一座廊桥,他指出,“这座廊桥前前后后修缮了三次,从来都是自己投劳投力,无需动用政府的一分一毫。起初,这桥只是满足行人通过,后来又加固到了车辆可以通行的地步,近年来为防范危险修建了栏杆,又为了装饰添上了廊桥顶和灯笼,曾经不起眼的廊桥在“沙沱精神”的滋养下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调研团队见到的廊桥 张心如/摄

“沙沱精神”下的金铃前途光明可期

金铃四面环山,奇岩怪石林立,金铃的后人藉由其轮廓,用诗歌赋予了他们灵魂,“石龙过江庙子岭,观音坐莲奇树平,金鸡飞过赶场岭,太公钓鱼坐金铃。”

彭老先生吟着诗,挥斥手臂,眼里尽是心驰神往。

除此之外,金铃还有一处占地面积不小的溶洞“广寒宫”,据当地人说,那里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去走一遭,一天的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谈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彭老先生说,“金铃要发展旅游业,得靠文化包装,老天眷顾我们,带来了高山异石,百里溶洞,我们要让“沙沱精神”发扬光大,靠自己把他们打造成旅游景点。目前广寒溶洞正在排查危险要素,预计很快就会开放,盘山公路也将要竣工,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来到金铃。”

彭老先生带领调研团队参观的奇石 张心如/摄

对彭大恒老先生的访谈就此结束了。调研团队穿过银杏林离开了这片土地,村庄的轮廓也逐渐消失于绿叶之中。秋天银杏黄熟的时候,这里会迎来游客的高峰期,继承沙沱精神的金铃百姓将不断努力,将那个只存于幻想的桃花源带回现实。

文字:罗子鉴

图片:张心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志愿服务践行党员使命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我来说,这更是体现我的入党志愿,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贡献自我…… 呈馨茹 陈茹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青年党员担使命,社区实践展风采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 朱霖怡 呈馨茹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社会实践感悟—以志愿服务践行党员使命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我来说,这更是体现我的入党志愿,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贡献自我…… 呈馨茹 陈茹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缅怀先骕先生,凝聚奋斗力量”

为教育引导师大学子缅怀先骕先生,凝聚奋斗力量。7月2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展成就观摩团来到庐山植物园,缅怀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胡先骕先生。在胡先骕先生墓前,全体观摩团员肃…… 周伊睿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走出文旅发展新路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以其独特秀美的风景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驰名中外。落日沉溺于云雾小城,晚风沦陷于赤诚的爱。在庐山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 朱霖怡 呈馨茹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 “00后”大学生青春宣讲小分队 深入庐山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00后”大学生青春宣讲小分队深入庐山中学讲党史(通讯员呈馨茹/朱霖怡)思想力量跨越百年时空照亮前方道路,信仰之光穿透光辉岁月指引中国方向。中国…… 呈馨茹 朱霖怡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即墨老酒:在传统与现代间勾勒乡村新画卷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留住乡愁,还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深厚底蕴;产业是乡村振…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青春助力夕阳红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青春助力夕阳红(通讯员李雨欣)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对于…

“青鸟衔药,筑梦齐鲁”社会实践队队员 王凯

寒假期间,作为“青鸟衔药,筑梦齐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我以诊所助理的身份进入了山东省烟台市北官庄东卫生室,进行了为期…

览澄泥印韵,探黄河艺魂

(通讯员王义宁)澄泥印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一种,也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黄河澄泥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安徽工业大学移动科普团给初中生科普科学

寒假之行,科普之翼大学生网报六安1月21日电(通讯员陶长傲)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赴六安移动科普团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周集…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筑利民于心“平安桥”社会实践团在德州公路局进行考察
山东理工大学筑利民于心“平安桥”社会实践团于德州公路局进行考察为对剩余桥梁情况进行调查,总结不同的桥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便撰写调查报告。2019年8月19日,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筑利民于心“平安…
实践考察丹江行
2019年7月9日星期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走进丹江口,助力河长制”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本次出行的重要目的地——丹江大观苑,对丹江口水库进行考察。尽管天气十分炎热,路程也很遥远,实践…
拜访王曾久大师 深谈桃雕现状
【暑期三下乡】拜访王曾久大师深谈桃雕现状来源:人文学院作者:付丽/文王浩励/文除云氏家族外,王氏家族也涌现出一些雕刻精湛的桃雕艺人。于8月12日,云渡桃雕调研小分队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拜访了云渡村另一位…
非遗匠人胡廷贤:用双手编织梦想
湘西是背篓的世界,也是背篓背出来的世界”,自古以来就有“篓不离背”的民谚。湘西人的孩子是在背篓里长大的,孩子在背篓里能感受到母亲走路的节奏,这种节奏能陪伴他一辈子。——摘自纪录片《湘西》解说词…
对话河长,学习河长制
2019年7月7日至8日,为进一步了解河长制工作,我们走访了当地环保局和水利水保局。通过与河长制负责人对话,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河长制的情况,对河长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大力宣传河长制,当地环保局、水…
“筑梦水利行”社会实践心得体会4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同时让我明白,我们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我们获益匪浅。因为我们见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这是书本上所…
西农学子情系非遗,共谋云渡桃雕发展
【暑期三下乡】西农学子情系非遗,共谋云渡桃雕发展作者:陈露露/文厉静/图2019年8月1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江苏省泗阳县云渡桃雕调研服务队前往江苏省泗阳县文化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
实践小队对话河长
2019年7月8日星期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走进丹江口,助力河长制”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访了环境保护局与水利水保局,与河长负责人进行对话交流,对于河流生态治理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首先…
“筑梦水利行”社会实践心得感悟3
经过了一周的社会实践,我见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我都记忆犹新,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和意想不到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给了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我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筑梦水利行”社会实践感悟
经过了一周的社会实践,我见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我都记忆犹新,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和意想不到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给了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我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