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在结束了两天对以湖南省雨花非遗馆为主的系列调研活动后,为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及其所带来的机遇,挖掘并考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以及更好地结合实例来运用商业化模式保护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大学“一带一路”非遗保护调研团前往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及其周边古镇街道进行深入调研。
17日上午,团队几番转乘跋涉,最终抵达长沙市铜官窑博物馆。通过对整个馆系统全面的参观,团队得知,铜官窑博物馆的开馆时长为一年,较其他博物馆而言相对年轻,但这丝毫不影响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魅力。铜官窑博物馆主打“诗意的彩瓷”特色,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整个馆内的统筹设计布局。馆内分为两层,包含七个各自独立又主题统一的展厅:序厅、千年的积淀、瓦渣坪往事、土火之艺、教育互动区、彩韵唐风、世界的长沙。展厅的设置尤其值得称道,既有展览,也有互动,互动厅的设置,使得游客的身份多样化——既是参观者,又是实践者,这才是非遗传承所应遵循的真正思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非遗传承过程中,不乏因技术“密不外传”、匠人“孤军奋战”所导致的失传惨剧。最好的了解莫过于参与,否则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非遗的美经历从残存到式微,再到永远被遗忘的命运。既有铜官窑的小主题,也有长沙城的大篇章,由点及面,见微知著,是长沙城成就了铜官窑,也是铜官窑点亮了长沙城。每一展厅均设有数个二维码供游客扫描以获取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讲解。比起传统博物馆聘请讲解员和租用电子导览器的形式相比,二维码扫描显得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其中,馆内最受瞩目、同时也是团队重点探讨调研的便是“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展厅。“黑石号”轮船为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阿拉伯远洋航船,运载着6.7万余件金、银、瓷器等产自古中国的物品,而这6.7万余件物品中,单是长沙铜官窑瓷器就占了5.65万件,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青瓷、白瓷这样的唐代传统瓷种,也有白釉绿彩瓷、釉下彩绘瓷、模印贴花瓷等带有独特铜官窑特色的瓷种。绝大部分品相完好,其中不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结合讲解栏的详细介绍,该厅给团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作为铜官窑在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一份瑰宝,仍在向中外游客诉说着铜官窑的辉煌历史。
17日下午,参观完毕后,团队在馆内接待大厅采访了馆内的工作人员,详细咨询了他们对于铜官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见解、改善想法及未来预计的发展方向等。随后,团队继续前往馆内附属文创产品售卖区进行了调研。团队在该区域中可以看到多个独立的非遗传承人或设计师的文创产品展台,其中便包括昨日采访中提及的由龙亮老师设计的“霸得蛮”系列人偶。随后团队对销售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系统地了解了铜官窑产品目前的销售情况,以及以商业化模式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优势和瓶颈。根据问卷整理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从业人员年轻化,18-40岁占据绝大多数;通常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从业时间较短,仅从业一年的超过半数;对非遗传承重要性的认同度高,对所从事职业同非遗关联性的认同度高;参与古镇非遗宣传活动的积极性强;对文旅结合模式的认同度高;文创产品销售情况总体较好;对铜官窑文化产品开发有同质化、单一化、文化品牌意识薄弱的担忧;大多将非遗传承的问题归结于人们文化意识不强和外来文化冲击这两个方面。
团队在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17日傍晚,团队离开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继续走访铜官古街的商铺以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对部分商铺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基础资料信息,为下一天的调研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团队在古街发放问卷调查
通过本次到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团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实际应用转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接下来调研工作的进行。团队将认真总结调研所得,结合专业知识,更好地发挥青年力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光添彩!
团队抵达长沙市铜官窑博物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