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至7月31日,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传承情况调查——以武功县为例”社会实践团队在郑智聪导员的带队下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调研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9年7月27日下午抵达武功县。当日晚上实践队员们总结了前期准备,为之后的实践打下基础。
2019年7月28日,我们首先调查武功土织布。苏绘土织布是武功最有名的土织布,因此我们选择它为调查对象。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先参观了苏绘土织布的展厅。土织布制成的的产品有床上用品、衣服、围巾、手帕等众多类型,每一件都是精心制作,手感十分舒适。我们向讲解员询问了土织布的发展及给武功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了解到苏绘土织布以村镇为据点,有规模的培训织布者,并且以非常自由的形式:让村民在家里织布织好的布后让对应的负责人收到基地,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后出售。通过这种模式让村民能够通过织布来获得收入,推动了村镇的发展,对于贫困家庭有一定帮助。这种非遗与商业结合的方式不仅能良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这天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非遗不仅仅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
2019年7月29日,我们前往武功县文化馆对政府人员访谈。武功县文化馆馆长刘哲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安排负责武功县非遗工作的尚清同志为我们讲解。尚清同志为我们讲述了武功县一些非遗的现状和政府部门对非遗相关工作的支持和宣传方式,同时也解答了我们提出的对非遗的保护和非遗的传承等问题。这次访谈让我们更加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到许多武功县非遗的情况,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019年7月30日,我们调查了武功馨秀。我们参观了展厅,高超的刺绣技艺和各种各样精致的刺绣让我们叹服。我们了解到武功馨绣公司采取了“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了多个村级生产点,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和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在扶贫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通过保护和发展非遗不仅能带动城市整体文化与经济发展,还能与政府的专项扶贫工作结合,这对于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推动作用。
当日傍晚,我们在武功县进行了线下群众采访,询问他们对于当地非遗的了解和看法。我们发现,许多市民虽然对当地土织布,普集烧鸡等物品的历史和内容有一定了解,但不知道它们已经被选入非遗,所以非遗的普集还不够全面。
2019年7月31日,我们调查了武功普集烧鸡。听老板讲述,武功烧鸡起源于清代宫廷,有着悠久的历史。熬制烧鸡的汤汁便结合了清代是的原汁,因此味道十分好。他说政府部门对他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普集烧鸡才能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虽然普集烧鸡的发展现状不错,但我们也发现了他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鸡的来源和卫生。通过对烧鸡的调查,我们看到了非遗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我们联想到了非遗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城市经济的经营模式,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苏蕙织锦回文与送手帕的习俗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习俗类,是武功县人们结婚时的一种习俗,无法实地考察。在调查武功土织布和访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时,我们对这一习俗有了很多的了解。苏蕙作为先秦时的一个才女,有着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并创造了《璇玑图》这份旷世奇作。这个奇作被后人视为爱情的象征,为了表达对爱情、婚姻的祝福,女方会亲自织一个带《璇玑图》的手帕,赠送给男方。现在这一习俗还在延续,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自己织手帕了,大多是购买成品相赠,表达心意。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在这段时间对非遗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意识到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就是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遗憾。虽有碰壁,但大家依旧斗志满满。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欠缺,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还是显得有些急躁。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将以学习知识为基础,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提升自我,铭记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成为更加优秀的西理学子。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将会一直走下去,带着欢笑不畏艰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7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