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言为乡”方言调查队通过对各地区(包括大陆及海外,大陆主要为南京市等;海外主要为德国、台湾地区)汉语方言的现状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的调查,从而调查方言的现存状况,以期更好地保护、传承方言,为更好地保护方言提出新思路。
7月1日,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讨论。通过对于大量文献材料的阅读,本社会实践队看到如今方言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对于方言的研究刻不容缓,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经过多次改稿,共同设计出一份关于汉语方言的网上调查问卷。问卷共有31题,分别从“个人信息”、“语言经验”、“语言环境”、“语言态度”几个角度,在中国大陆的高校学生群体内进行调查。团队成员表示:“设计问卷难度高,需要有合理的题量和内容,但我们乐在其中。”
通过指导老师的帮助,团队成员收集到了1000多份有效问卷回答,在分析完毕所有问卷回答后,指导老师表示:“现代汉语方言主要存在四个问题:方言的生存空间缩小、方言的使用人群减少、方言的代际传承断裂以及方言的语言功能削弱,但线上问卷调查还是不够,需要以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弥补线上调查问卷的不足。”于是团队成员计划实地走访各地区,并录制一些方言音频,为方言有声数据库做出贡献。
按照计划,7月10日,团队成员讨论并确定了方言音频样本的地点和文本。团队成员选取“南京话”作为样本,选取了“交际”、“家庭”、“购物”、“学校”、“问路”、“点菜”、“打电话”几个场合,每个场合选取约五个语句,寻找合适的方言发音人(如退休语文教师、当地老农、当地老工等等),并进行录制音频。
7月13日,实践团队成员于社区里寻找到了一位70岁的南京本地的老奶奶,经过询问得知老奶奶是一位农民,在农村生活了很久,而后拆迁搬到了小区里住,未受到过教育,不会讲普通话,生平一直长期使用南京话。团队成员请求其录制几句南京本地的方言,但老奶奶一开始有一些腼腆,但还是答应了团队成员的请求。
但是在录音的过程中,她一直强调:“自己说的话都是土话,难听!”团队成员则对她说:“现在年轻人会说正宗南京话的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才想要多录制一些话,让这些南京话能够保存下来。现在您说的这些话都很有价值,很珍贵。”
在本次方言音频采样工作中,团队成员不仅成功录制了一些南京方言样本并进行处理保存,而且也了解到现在许多年长者对于现在方言普及低的现象表示很可惜。
在方言采样工作结束后,团队内的两名成员去往德国,以采访和纸质问卷的方式来询问当地华人对方言的态度。本次采访随机了25位在德华人,分别来自湖北、四川、北京、浙江等地,来德时间2年至20年不等。
一位久居德国,但家乡为湖北省的老师表示:“小时候,在我的小村庄周围的人交流几乎全是使用方言。那种亲切淳朴的感觉,很是令人怀念。”同时他惋惜地感叹到:“在德国生活期间,几乎从未听过有人说湖北的方言,与其他中国人交流时也不会使用方言。”
当团队成员询问他方言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告诉团队成员,方言是很重要的中国文化,中国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方言。他本人也会鼓励下一代去学习方言。
在部分团队成员去往德国调查华侨的同时,团队的队长也去往台湾,进行汉语方言在台湾地区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以采访的方式,与台湾地区高雄市的一个大家庭(三代人)促膝长谈,了解他们对于方言的态度和使用情况。
中年一代人说:“自己小时候在国小讲方言会被欺负和罚钱,因此才不让下一代讲方言,只教下一代国语(即普通话)”。
家乡对一个人有着深远影响,比如被采访的老爷爷,他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但由于小时候生长在大陆,自己的口音仍然未变。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与被采访者多次热泪盈眶,共同回忆起故乡与方言的岁月,产生情感共鸣。
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台湾地区是如何保护方言的,这些保护措施对大陆地区有借鉴意义。在学校的角度,在国小阶段会有方言课。如闽南语课和客家语课,可以自主选择,而且到国中也可以继续学习。在社会角度,社会有一些团体专门进行保护方言。在媒体方面,一些电视节目会教方言,新闻会用闽南语、客家语、新住民语等进行报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接触了不同地区的方言与文化,“说好普通话很重要,但方言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样不能丢弃”,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位退休教师对团队成员如是说。同时,团队成员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意识地保护方言,队长表示:“学好普通话与传承方言并不冲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