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色革命之路 探索林州发展变化
中国共青团林州8月17日电(通讯员李依梦 吴果果)截止到八月八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赴林州市历史成就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已圆满结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核心是历史成就观察,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重走红色之路,体味红色人生和建功立业新时代,林州发展新变化。
林州辉煌历史背景
林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境内的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物奇秀,为世所称。诗人云“问渠哪得青几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哪条渠最有名,自然要数人工天河——红旗渠。林县在解放后面临严重缺水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林县老老少少一起将漳河水引入林州。红旗渠的建成通水不仅改变了林州缺水的生活状况,更是用红旗渠精神激励了林州人民拼搏奋斗,建设家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林州经济实现量的突破,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前列;质的飞跃,以汽车配件为起点,已经形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经济,同时,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了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以黄华神苑、洪谷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翼的景区格局。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林州并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重走红色之路,体味红色人生
实践团队参观了红旗渠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重走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桃花谷、太行山路等红色革命路。修建红旗渠工程这是一个传奇的过程,“早晨汤,中午糠,晚上稀饭照月亮”就是那时人们的生活,在如此艰难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林县人民硬是靠着一双手,一锤一钎,在大山上开山凿石,自制火药,炸洞放炮,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有限灌溉面积达54万亩。在实践过程中,最令队员印象深刻的是青年洞景区,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洞口山崖上刻有醒目的“山碑”二字,碑就是山,山就是碑。位于虎口崖下有一处景观还原了当年修渠民工的生活,木有住房,就住在山崖上,山崖住满了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这是一代人艰苦奋斗下的奇迹,也是一代人的红色记忆。
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一路重峦叠嶂,满眼怪石嶙峋,。太行山展示给世人的,既有贯通南北的天下脊梁,也有风景秀美的山水华章,裸露的山岩嶙峋骨感,跌宕的涧水如帘如雾,山坳里时见村落井树,绝壁处竟有断崖人家。在秀美的太行山水之间寻找抗战痕迹,学习与弘扬当年八路军勇敢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林州发展新变化
实践团队在林州一中负责人的讲解和带领下深入了解林州市和林州一中的教育教学情况;在林虑中学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林州一中校史馆。通过校领导的讲解了解到,林州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作为林州市现排名第一的高中,林州一中在教育教学方面,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派遣优秀教师前往全国知名学校进行学习,将有效的方法自用,将有用的教学推广,使得林州一中快速发展,从之前的一本上线率约60%提高到近98%。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深入准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如诵读跑步等,在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中,队员们都感受到了每个准高三学子拼搏的热情与顽强的意志。没有任何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次看似轻松的成功与胜利的背后,都有着无尽的泪水和汗水,人生没有回头路,青春也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要抓住时间努力拼搏,流血流汗也要挣得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在了解中发现,林州市教育资源有大大的改善,但教育资源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与林州一中相比,林州五中、二中的一本上线率仍有较大的差距。但在调查中发现林州政府为解决此类问题,已有相关举措,通过教师调配、教师互助等方式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相信林州的教育发展会愈来愈好。
为更好的了解林州几十年来生活状况的变化,队员们精心设计了问卷并走上街头向路人发放问卷,引导他们填写问卷,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故事。过程中有欢笑也有苦涩,在大量问卷调查中,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结果显示:林州人民对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当地教育情况基本满意,与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的生活、教育条件更好了。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看到了时代的变革、精神的力量、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创力,也更加深深体会到作为新的一代,有义务有责任将所学的知识贡献于所需要的事业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5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