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长风,浩荡白山黑水,拂过稻田麦浪。在这片满载着丰收和希望的黑土地上,烙印着一代代北大荒人奋斗的足迹。秉承大工红色基因,情系这片美丽的黑土地,8月1至6号,由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6名同学和经济管理学院1名同学组成的假期社会实践团,先后深入到北大荒博物馆、北大荒现代农业园、查哈阳农场、和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他们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热土,开始了一周的筑梦之旅。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北大荒博物馆)
第一站北大荒博物馆。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昨天的荒原深处。1947年6月13日,开发北大荒的第一犁深深的耕耘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从这一刻开始,老一辈北大荒人在这里挥洒汗水与青春,经过不断的拼搏,把当年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北大荒现代现代农业园)
在北大荒现在农业园,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南果园,百鸟园,名花园,菜艺园等各大园区。这里南花北开,南树北栽,绿叶葱茏,果实累累。在菜艺园里,工作人员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他们了解了新奇的漂浮水培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在这里,北大荒人用自己的智慧,向世人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喜人前景。
(图为查哈阳一农场主为大家讲解北大荒多年来的变化)
随后,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又来到黑龙江西部最大的国营农场,查哈阳农场,这里素有鱼米之乡,塞北江南的美誉。时下正值盛夏,稻麦长势喜人,丰收再望。在农场,大家参观了农场的基地建设,走访了农场业主,听取了40年来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发展历程。
最后,社会实践队来到齐齐哈尔拜泉县。拜泉县是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县,这里绿树环绕,松涛阵阵,鹿鸣溪间。素有天然氧吧,绿色长廊之称。从80年代开始,拜泉县就开始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经过半个世纪的庇护,现有人工森123万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为原齐齐哈尔市政府副市长王树清为大家讲述北大荒生态建设)
在拜泉生态博物馆,大家有幸采访了当年建造百万亩人工林的领导者,原齐齐哈尔市政府副市长,拜泉县委书记王树清。他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为大家生动详细的讲解了“复兴之路”、“五型拜泉”、“生态建设展”等各大板块的具体内容。参观人员有的侧耳聆听,有的认真地做着笔记。
(齐齐哈尔市政府副市长王树清带领同学们参观生态博物馆)
通过一幅幅跨越时代的照片,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段段饱含深情的讲解,使全体人员真切的感受到了拜泉县委、县政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用前瞻性的眼光实施生态经济工程、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带领全县人民为生态农业建设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以及拜泉人民创造独特生态文明,战天斗地、重塑山河的壮举。通过参观学习,使大家认识到了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一部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史,认识到拜泉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不单纯是环境的改变,是生态经济系统工程,更是强县富民工程。依依惜别之际,长者王树清送给同学们两个字,一直萦绕在大家的耳畔,那就是“奋斗”。
( 图为鑫鑫菌业经理为大家介绍公司产品)
走访拜泉县鑫鑫菌业有限公司时大家了解到,鑫鑫菌业是拜泉县2016年引进的脱贫产业,由汤原波巴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完成,2017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包括菌包生产厂,厂房3万平方米,储料场、制包、灭菌、接种、制菌、培养间等标准化的智能菌包生产线。二期工程将建设木耳醋、木耳饮料、富硒木耳等系列食品深加工生产线。园区建成后可拉动农产品的调整和食用菌产业的深度发展,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千人转移,为拜泉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大助力。
(图为德润社区的菌包车间及黑木耳大棚)
(图为实践队员与德润社区负责人及当地乡长的合影)
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拜泉县国富镇的德润社区。绿树繁花掩映下,高楼林立,这里就是乡村里的都市。在这里,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参观了标准化,现代化的黑木耳菌包生产车间。近两年,国富镇德润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组建德润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菌包5000万袋,产黑木耳18.1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560万元的新型创新产业,为全镇792户贫困户分红67.5万元,为引导全镇人民努力创业、大胆创新,推动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依托与拜泉生态林业下的菌业,每年带动脱贫人数2千人。
(图为实践队员与贫困户合影,打扫庭院,为乡下孩子辅导作业)
最后一站,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来到了拜泉县三道镇自由村,在这里走访了省级贫困户,在贫困户家中,大家与农户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日常开支等情况,询问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向她讲解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大家还利用一下午时间,为三名正在假期的初中学生进行了作业辅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